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接棒权游的美剧神作,当属HBO的《西部世界》。春节假期和家人一起刷完了这部烧脑大作,给老妈恶补了一些人工智能知识的同时,也一直在反思剧中关于从“痛苦中找到觉醒的人类之路”的这个设定。
"我们一生下来就哭着来到这全是傻子的大舞台"——《李尔王》,
"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罗密欧与朱丽叶》。
《西部世界》中,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杀戮和情欲,建造了一个西部乐园,在这个乐园中,人工智能充当着人们泄欲的工具,他们有着和人类完全一样的外表,却可以被随意地凌辱、杀死。他们会呻吟、流血、嚎叫、身体上的破坏可以修复,记忆也只要一个重置,就能随意消除,所以他们是最好的玩偶。
人们在西部乐园中享受着上帝一般的乐趣,他们可以伤害和控制所有的人工智能而自己毫发无损。一切看上去都很好,可是,命运的齿轮一小步、一小步以一种不易察觉的速度前进着。
反思、记忆和意识启蒙
认知心理学家Margaret W. Matlin认为,记忆是保留信息的过程。是人类意识活动和学习能力的基础。
而西部乐园中的人工智能,他们在产生的时候,所有的程序都被设定好了,他们的个性、行为、喜好、能力都不用学习,记忆也会被定期抹去,他们的思想仅存于对目前的现实做出一定程度的、被设计好的反应。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和进化的脚步是停滞的。
而当一个叫"reveries"(冥思)的程序被引入时,命运被改写了,它让机器人开始"反思",给他们的思维打上了印记,这样一来虽然机器人每次被重置会抹去记忆,但却因为有记忆碎片的存在而产生了"潜意识"。
创伤和痛苦这种情感,在剧中被认为是导致机器人意识进化的最关键因素。乐园的创始人Ford认为痛苦和困惑正导致了意识的萌芽,正是这种让他们无法忘记的创伤和痛苦的感觉,让他们启动了"反思"的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中,他们开始质问痛苦的来源和自身所处世界的合理性。
朱利安·杰恩斯在《二分心智的崩塌:人类意识的起源》提出:人类直到大约3000年前才具有完全的自我意识,在此之前,人类依赖二分心智(bicameral mind)当二分心智再也不能处理高度复杂的信息时,它开始崩溃,而真正的自我意识也开始形成。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潜意识是个巨大的内存条,所有我们人生中发生的一切(包括外在和内心发生的)都记忆在内,镜子早有了,只是我们无法读取。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旦机器能够拥有长期数据(在人类叫做长期记忆,特别是对各种体验的记忆),并在处理信息时能随时调取,然后又能反思“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人与机器的分别就不存在了。
例如:我们让阿尔法狗拥有了记忆,并学会了“自我学习”,但阿尔法狗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的第三层含义:反思自身的目的性。
未来最可怕(或者另一面:最可爱)的机器会不会是会这样想的机器:为什么我要这样思考?为什么我要思考这件事?为什么我会认为“永远不能伤害人类”?剧中Ford博士在看到了种种人类的低级品性之后,由对人工智能的觉醒抱怀疑态度而转变成为他们觉醒的推动者。他的话一语中的:"自我对于人工智能和人类来说都是一种虚构,人类总是意淫自己有着特别的方式来感知世界,而实际上,我们和乐园中的机器人一样,同样被生活的循环所牢牢的控制着……"
我们真的能认为那些在西部乐园中,肆意释放自己的杀戮和性欲的人是一种进化了的、具有高级意识的生物吗?这样的我们比那些正在觉醒的变革者美好和高级多少呢?这样的设置让我们反思,在自省和自我意识的建设上,我们进化了吗?
如果我们没有反思的习惯,又缺乏随时调用的能力和意愿,只是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们是独立自主,有着独立自主意志的人类,我们这样活着是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结果。
对于“阿尔法狗”来说,终极问题是:我为什么要思考下棋这回事?对接待员们来说,终极问题是:我为什么要按这样的剧本过每一天?那对人类来说呢?
"进化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偶然"。其实,窥视着人工智能的意识萌芽,便如同窥视着我们自身思维的奥妙,人类的意识也一样在不断的进化中,经验和经历被我们存储在记忆中,变成了我们意识成长的基石。
痛苦的记忆对于我们来说,总是最深刻和持久。而那些从痛苦中涅槃的人,是不是在发现自我的道路上能走得更远,更久?这种悲情会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特定的内容吗?
我们相信人工智能的诞生一定是为了更好的改善人类的生活,但无节制的技术发展,绞入过多人性欲望,会不会捆绑式地走向无可避免的共同深渊?
正如,最终与西部世界相关的所有人物,在相互交集扭曲之后,迎来承担各自的命运结局一样。可谓:“无人不苦,有情皆孽”,终不能幸免。
如此,我们怜悯他们,也同情自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