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习惯的培养往往是小时候就开始的。从有记忆起,我的房间里就有一个很大的书柜,没事时就把书当作我的消遣工具,假装自己是老师,一边阅读一边批阅,遇到不会的字就拿红笔圈出来。
那时候简直是书不离手,睡觉前看书,坐车时看书,就连走路也在看书(请不要模仿)。
一位搞教育的朋友曾经告诉我,家长想要培养出优等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爱读书的孩子,以后的成绩都不会差。
上中学以后,读课外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我读的书反而不如童年时多了。这成了我的一个很大的遗憾,于是开始工作后,我尝试重新拾起当年读书的习惯。
一开始确实不容易,时常走神也找不到时间。但是坚持下来以后,不但养成了习惯,而且很享受其中。以前无聊时还看看剧看看综艺,现在对这些都提不起兴趣,每天总想迫不及待开始读书。
100天养成一个习惯,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成年人如何培养读书的习惯。
在过去的3个月里,我共读了30本书。首先列举一下书单(按照时间先后):
《金字塔原理》
《财富自由之路》
《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一问一世界》
《我坚信》
《原则》
《如何阅读一本书》
《批判性思维》
《The Startup of You》
《黑天鹅》
《反脆弱》
《卓有成效管理者》
《旁观者》
《幸福之路》
《九型人格》
《爱的艺术》
《黑客增长》
《与社会学同游》
《穷查理宝典》
《遇见未知的自己》
《重遇未知的自己》
《超越自卑》
《亲密关系》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从0到1》
《乔布斯传》
《自控力》
《与神对话》
《少有人走的路》
《释梦》
红字标出的是对我启发重大,强烈推荐的书。如果你们对哪本书比较感兴趣,也可以留言给我,我会优先分享这些书的心得。
从这份书单可以看出,我的阅读涉猎社会学、方法论、人物传记、职场,尤其喜欢读心理学和心灵探索类的书。
之前也在知乎上看到过类似 “如何1年读完100本书”的分享,但是仔细看往往发现作者的书单包括小说或漫画等娱乐性质的书。我并不反对读这些书,但是建议读者制定阅读计划时不要把这类书加进书单。《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过,真正的阅读是理解力的提高,消遣类和讯息类的阅读对这种能力并无帮助。
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有限,S也不例外:上班、写作,当然也娱乐消遣,现在也尝试健身。那么我是如何做到在这些生活外,还能大量阅读,坚持阅读的呢?下面就和大家来分享具体的方法。
找到读书的原动力
我在耶鲁的“自我领导力”课里学到过,任何事想要做的长久,首先要想清楚做这件事的意义。只有符合自己的"instinctive motivation"(原动力), 事情才能做的长久。
为自己设立目标时,我们不妨为这个目标赋予更大的意义。
我读书的原动力是:
1. 很多人生中的困惑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
2. 阅读改变认知,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人生。
3. 只有不断阅读和学习,我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分享给读者。督促自己阅读,也是我开设这个公众号的目的之一。
心理学研究发现,把计划分享给他人有助于计划的开始和坚持。
所以,不妨给自己列个flag,和亲朋好友分享读书的计划,或者干脆发个朋友圈。
3. 前两天读到一篇文章说,某巨头CEO把人划分为两类:活在现实中的少数精英和围绕着一个东西转的大部分人。他表示,”少数精英追求效率,实现自我认知,他们活在现实中,但大部分人是围绕一个东西转的,不管这些东西是宗教、小说还是爱情。用户是需要一些沉迷的,我不认为打德扑、喝红酒和看八卦、视频有多大区别。”
虽然这种划分方式让人觉得冷酷,但是也道出了一些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和经过加工的信息麻痹着我们的大脑,剥夺着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大众对于信息的处理往往是从众,没有自己的判断。细思极恐,我想用读书来保持清醒。
如何选择书单
我们的时间非常宝贵,有些书读了不如不读,挑选书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S也会追市面上的热书,但是结果往往是失望,很多网上推荐的书也不靠谱。那么应该如何找到经典又值得读的书呢?下面分享几个S的方法:
1. 当我读到一本好书,出于对这本书的信任,我也会去翻翻这本书里提到的其他书,一般都不会失望。比如说,我读《乔布斯传》时,看到乔布斯曾反复阅读《一位瑜伽行者》的自传,于是也去找了这本书来读。
2. 当我缺书时,我会去问几个最信任的朋友,告诉他们我最近的困惑,让他们给我推荐书单。这些书都是经多他们检验的,我每次读完也觉得收获重大。每个人身边一定有一些爱读书,阅历广的朋友。
3. 经典一定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我有个朋友告诉我,他从来不读近10年内出版的书,因为这些书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如果一本书长时间还能流传下来,并且被很多书用作reference,那这本书往往是值得读的。
如何坚持下来
很多人都抱怨找不到时间读书,S以前也这么认为,但后来发现,当你把读书作为你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后,就不会觉得他占用多余的时间了。
每天我会基本保证4个时段在读书,上班路上,下班路上,午休时还有睡觉前。如果这些时间都能读书,每天的阅读时间不会小于2个小时。
一开始当然会觉得不容易,长久不读书,长久不写作,长久不学习,一开始重新形成习惯都会觉得很难。但如果每天坚持做,渡过这段困难期,后面就会越做越顺。
怎样集中注意力?我向来习惯在吵闹的地方看书和学习,戴上耳机,周围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所以在大街上看书这种事对我来说不成问题。
其次,我在看书的时候会把手机调成静音,看的累了再回信息,事实上,也没有什么事情是那么迫不及待等不了的。
再者,我一定会边读边划重点,判断哪句话是重点本身就需要集中注意力,而划重点的同时又把内容消化了一遍。
在这里特别推荐“微信读书”的APP。我曾经是纸质书的忠实爱好者,即使地铁上拿着一本书总招来别人异样的目光,我也坚持只读纸质书。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体验了“微信读书”,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
不仅阅读方便,而且可以边读边划重点做笔记,读完后笔记会自动生成一个文档,方便查看。遇到比较难理解的地方还能查看网友的解释。读完后它会统计你的阅读时间做成卡片,方便分享到朋友圈。最棒的是每本书都能语音朗读,这样走在路上,洗漱的时候都可以听书。
有了它我的阅读速度提升了很多,有时两三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书。
类似的APP还有kindle和iBook,“微信读书”上找不到的书我就会在这两个APP上找,有类似的功能。
读了书记不住怎么办
花了时间读书,我们当然希望最大化读书的收获。而记忆的最好办法,是复述。
有时候读到让我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我会和同事还有朋友分享我的感慨。每读完一本书,我也会即时发条朋友圈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每本书里我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往往就是我说过或者写过的一些点。
所以想要记住读过的内容,最好的办法就是教给别人或者转述给别人。最好是能写成读后感,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去归纳,就能把读过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成为你理解和记忆的一部分了。
相信我,读书的收获是巨大的,也是最好的一种时间投资。在读书的日子里,我的心智成长飞速,很多长久以来的困惑,都在书里找到了答案。这种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感觉给每天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成就感和幸福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肉体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是心灵却可以不断进化,乃至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我们的一生中,心灵获得成长的机会无穷无尽,而且没有任何限制。而这种成长的机会,一部分靠经历,一部分则是靠大量的阅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