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处理需要通过“三化”以实现“三有”:一是通过把所学的知识条件化,即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生知道这一知识“从何而来”,让教材内容变得有温度、有情感,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二是通过把所学的知识情境化,即介入真实情境,让学生知道、体会教材中学的知识“到哪里去”,能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用”。三是通过把所学的知识结构化,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迁移,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意义”。
一、有法可依寻经线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循故事的经线
赵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让学生先找藏族的人物名称、地名,然后用地名与故事的线索相关联,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大意。
【片断一】
师:真聪明,这个藏就是“西藏”的“藏”,是“藏族”的“藏”。所以在这个故事里面有好多藏族的人名、地名,下面请快速浏览课文,只要看到藏族的人名地名就把他圈出来。
(学生圈画,在老师指导下读一读。……)
师: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讲的是文成公主经路纳,过达尤龙真,翻过乃巴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来到吐蕃,来到吐蕃的中心城市拉萨,见到了松赞干布,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二、情节复沓找规律
在引导学生讲了第一个情节“一片沼泽”之后,赵老师问:“难道在进藏之路上,阻挡公主脚步的只有这一片沼泽吗?还有什么?”于是其他类似的情节一一被发现,被提取:一条大河、一座高山、一只恶鸟。老师让学生先去阅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怎样像第一个情节一样讲故事。
【片断二】
师:某某同学现在讲故事的时候还在看书,说明没有发现规律。
引导发现关键词就是“小鸟说”、“只见她”、“从那以后”这几个关键词。
总结格式 ,现实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是做法。
发现故事情节的“格式”,指导学生依照这个情节格式来讲故事,故事自然讲得清清楚楚。但赵老师并没有就此止步,进一步引导课文中略写一带而过的“一条大河”,让学生依照情节的范式创编故事。再出事日月山资料,提示一个方向性问题,山土变成红色,什么使它变成红色,只写关键词。搭建了仿说仿写的语用平台。
范式相同,只是置换一下困难,置换一下说话的内容,置换一下公主的应对方式和神奇延续的方式。在这种置换当中,学生既掌握了民间故事情节演绎的方法,同时习得了言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