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之下,濯客袍兮。
客袍久矣,多尘埃兮。
尘埃易净,污渍难除;
客愁可去,心伤难愈。
梨树之次,晾客袍兮。
客袍久矣,遗有污迹。
污迹如何,任尔风吹;
左右摇摆,如吾人兮。
梨树之旁,收客袍兮。
客袍既干,复为客兮。
为客他乡,断人肠兮;
他乡谁知,客愁又新。
梨树之间,共徘徊兮。
父母其中,望子归兮。
北风凋木,多枯枝兮;
燕子归来,知何日兮!
终为客矣,归期无期。
将老未老,莫还乡兮!
浪迹天涯,四海家兮;
及至归期,人事非兮!
梨树之下,濯客袍兮。
客袍久矣,多尘埃兮。
晾袍竹篙,沐月辉兮;
月自圆缺,今夕何夕?
解析:这首诗反复写了游子濯袍、晾袍、收袍的心理,极尽客愁。诗分六节,分别从濯袍、晾袍、收袍、盼归、流浪等角度行文;最后一节照应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