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你有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
电影院似乎还是《复联4》的天下,但有一部电影,我推荐你们一定去看看。
它豆瓣8.9分,比十年布局的漫威大战还要高;
它拿下戛纳的评审团大奖,让无数人为之落泪。
与复联4的燃情热血相比,它脏乱、灰暗、绝望。
但它带给我的震撼,却远比超级英雄要强烈得多。
何以为家
كفرناحوم
故事的主角是个12岁的小男孩,扎因。
他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理由是:因为生下了他。
12岁,本该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
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到底有多绝望,才会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法庭?
扎因一家住在一个逼仄狭小的房子里。
房间脏乱破旧,老鼠蟑螂成灾。
家里六七个孩子,年龄各不相同,却同样瘦弱、肮脏、衣不蔽体。
一个看起来不到两岁的孩子,坐在地上大哭。
她的脚被锁链拴在地上,就像拴着一只牲口。
小孩子哭,大孩子闹,都没人理睬。
因为他们的父母一天似乎只做两件事:制毒和做爱。
白天,他们让扎因拿着处方,连跑几家药店去买制毒的原材料。
材料买来后,他们就在家里用简陋器材制作毒品,甚至还会让孩子也过来帮忙。
晚上,一家人挤在狭小的房间地板上睡觉。
孩子们隔着帘子,还要听他们“造人”的声音。
这是什么魔鬼家庭?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有些事情就显而易见。
家里的大儿子坐牢。
母亲会定期去看他,但真正目的是通过他将毒品送进监狱贩卖。
其他孩子也从没上过学。
即便上学“有吃喝和东西拿”,母亲也曾对此动过心。
但最终他们还是觉得,让孩子出去打工补贴家用来得更实在。
扎因过的就是这种生活。
他给便利店老板兼房东帮工,用瘦弱的身板抗起煤气罐,挨家挨户地送。
别的孩子上学坐校车,他却只能推着送煤气罐的推车。
他也并不喜欢自己的“老板”,因为这个油腻老男人,竟然打起了扎因11岁妹妹的主意。
于是,在得知妹妹来了初潮之后,扎因慌乱地帮她隐藏。
他把妹妹带血的衣服洗干净,还将自己的背心脱下来让她垫上。
因为他知道,一旦这被他父母发现,妹妹就会被卖给房东。
显然,这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可最终,父母还是发现了。
为了换来一个长期住所,他们就这样把一个11岁,刚刚来月经的女儿,给了房东。
美其名曰:出嫁。
扎因拼了命地想阻止,换来的却是一顿毒打。
他对家庭彻底绝望。
他离家出走了。
四处游荡中,他结识了埃塞俄比亚黑户拉希尔,和她的孩子尤纳斯。
作为黑户,拉希尔每天面临被驱逐的可能,却从未想过放弃她的孩子。
白天工作时,她只能将孩子锁在公共卫生间的格子里。
之后,扎因替她分担了照看孩子的工作。
三个人就这样一起生活,这也是电影中少有的温馨时刻。
然而,拉希尔的黑户身份被发现,她还是被拘留了。
扎因和尤纳斯再次失去了依靠。
想到自己的家庭悲剧,扎因不忍心遗弃尤纳斯,试图去找工作来养活他们两个人。
可他太小了,没人雇佣他。
走投无路之下,他只得重操旧业,制作毒品贩卖。
他还有一个天真的梦想,等他攒够了钱,就带着尤纳斯一起去国外,去一个没有贫穷,充满希望的地方。
那里的小孩不必忍受饥饿、疾病和遗弃。
那里的小孩,可以死于自然。
可现实还是给了他重重一击。
他被房东驱逐,赚来的钱也都没有了。
他又重新回到了街上。
他无处可去。
他无法存活。
他只能回到家里。
可刚回到家,他就听到了一个噩耗:自己的妹妹萨哈,在怀孕时大出血死掉了。
因为妹妹出生时没有登记,医院拒绝接收和施救。
她还不满12岁,就这样被父母出卖、被老男人强暴、被迫怀孕,最终凄惨地死去。
她的一生,如同草芥。
妹妹的死,也压断了扎因心中最后一根稻草。
他拿起了刀,疯一般地跑向邻居家……
整部电影非常压抑,令人绝望,可好在没有一丧到底。
导演温柔地给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
拉希尔虽然被驱逐出境,但最终她还是跟自己的孩子重逢了;
扎因虽然因为伤人被判了刑,却也得到救助,可以申请移民国外。
在拍证件照时,他久违地笑了。
很奇怪,电影前面那么压抑凄惨,我都没有哭;
可结尾处,看到扎因那能点亮世界的微笑时,我却突然泪崩了。
扮演扎因的男孩,真的演得太好了!
他眼中的灰暗、绝望,他的早熟与童真,都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也不禁让人惊叹,为什么这些小演员能将一切表现得如此真实。
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啊!
饰演扎因的赞恩·阿尔·拉菲亚,本身就是一个叙利亚难民。
在戛纳电影节上,他说:演戏很简单。
是啊,因为他只要演自己就行了。
饰演妹妹萨哈的女孩,剧组在找到她时,她正在路边兜售口香糖。
这一幕,也在电影中体现了出来。
扮演尤纳斯的小北鼻,也是真真切切的肯尼亚黑户。
电影拍摄完成之后,她和妈妈就被驱逐出境了。
电影和真实生活交集,虚实相接,让人唏嘘,这一切,真的是人间炼狱。
片中的孩子都缺失了一样相同的东西:身份。
因为没有身份,尤纳斯被驱逐出境。
因为没有身份,萨哈死在了医院外。
因为没有身份,扎因甚至不知道自己多大。
12岁,还是入狱前通过身体检查得出来的结论。
在这个世界上,这些孩子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无人知晓。
就像片中人贩子说的:你的孩子一出生就死了,就连番茄酱都有保质期,他却没有姓名,也没有身份。
然而,制造这些问题的父母从没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在法庭上,他们振振有词:
出嫁11岁的女儿是为了她好,跟着我们也是受苦,嫁出去还能有东西吃。
我孩子捅了别人我就骄傲了吗?
我也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有什么错?
如果有可能有条件,我也会比你们过得更好。
一口一句生活逼的,生活把你逼成了奴隶,但生活逼你们生孩子了吗!
明知道自己没有条件养育,为什么要生?
明知道孩子以后会走自己的老路,为什么还要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关于“生而不养”的悲剧,我们看的还少吗?
电影《无爱可诉》中,阿廖沙的父母把生下他看做一个“错误”。
爹不疼,娘不爱,他最终只能自己解决掉自己这个“麻烦”。
《感化院》中,沃尔夫冈被继父送进了感化院,一个现实的德国版“熔炉”。
他试图逃回来,却发现自己早就被母亲和继父遗弃。
《晨曦中的女孩》中,奥若蕾的母亲早逝,她的父亲对她毫不关心。
最终,她被继母虐待致死。
《无人知晓》中,几个孩子连身份都没有,整日藏身在小公寓中。
被母亲抛弃后,他们只能窝在那里自生自灭,世界仿佛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这些几乎都是真实事件改编。
电影只是载体,黑暗的永远是事实。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生育是你的权利,但绝不是毫无底线的自由。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不要随便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
因为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都有被温柔对待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