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5%的人患有拖延症,这个比例注意是拖延症,而不是拖延行为。如果说到拖延行为,以及对这个行为的不满和抱怨,相信80%的人都时常有这样的感受。《终结拖延症》的讲解提供了很多具体方法,战胜拖延症,不是简单的做好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而是来自我们怎样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对自我的接纳和认知的觉察,这个理解是不是上升了一个高度呢?对于本书的解读,我想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一是关于拖延症的基本认识;二是解决方法,作者所说的“三管齐下搞定拖延症”;三是对个人拖延行为的评价。
一、关于拖延症的基本认识
首先是分类。很多人对自己的拖延行为很自责,制定各种小目标试图改变这个令人讨厌的行为,也许并不了解拖延症也是有分类的。具体分为四类:第一,期限型拖延症。顾名思义是有时间限制的拖延症,老板交办的任务、项目的完成时间等都属于这类,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不懂合理规划,就喜欢拖到dead line。第二,个人事务型拖延症。这类拖延也很常见,比如多久之内读完某本书、系统学习摄影、研究某项技能等等,这些是主观计划的完成项,但因为不紧急也不那么重要,便被搁置。第三,简单拖延,比如买个什么比较缺的生活用品、订火车票、回微信等。第四,复杂拖延,包含有多重心理因素,如“自我怀疑主义”或“完美主义”,这种拖延比较严重。
其次,对于拖延症的本质理解。拖延症的本质是“完美主义”,因为太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束缚手脚,不敢行动。请一定记住“完成好过完美”!与其定下宏伟志向,追求最完美的结果,不如立刻马上行动起来!不必过度追求细枝末节,一步一步行动起来,过程中调整和修正目标,慢慢去接近心中的理想结果。
此外,摘掉“我是拖延症”的标签也很重要。很多人说自己有拖延症,拿这个标签当自己的挡箭牌,好像这个词就是自己不去行动的借口,不敢直面拖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失败有极高的恐惧,陷入拖延,抱怨,再拖延的恶性循环。我们要做的是直面拖延,立即行动,战胜拖延。
二、“三管齐下”,终结拖延
认知方法、情绪方法及行为方法是战胜拖延症的三大法宝。行为方法好理解,什么是认知方法和情绪方法呢?终结拖延症是不是等同于做好时间管理呢?之前我是这么理解的,听完这本书的解读,我发现战胜拖延症的方法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用到正念的力量进行自我对话。
这里重点说说认知方法。认知方法是三管齐下的核心,即五步法,包括觉察、行动、调节、接纳自己及自我实现。
觉察。这是认知的起点,正确分析自己拖延的行为,属于哪个类型?产生拖延的原因是什么?这次的拖延有没有比之前的拖延改善一点点?我们需要冷静的自我分析,而不是仅仅只给自己添上拖延症标签。多进行自我对话,专注于当下,用正念的力量驱赶烦躁与不安。
行动。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觉察到自己当前的拖延行为,接着就是立即行动起来,完成好过完美,别被困难吓倒,开始的一小步,其意义远大于原地苦思冥想。
调节。这个步骤说的是当行动过程中发生犹豫和彷徨该怎样处理,书中方法是盯住干扰的感觉,这与第一步觉察类似,也是将目标放在感觉本身,用意念去克服干扰,回到主线。
接纳自己与自我实现,说的是要多给自己正向激励,用积极的态度掩盖对拖延的自责,任务每向前推进一点点,属于拖延的那块空间就会被行动吞噬一点点,适当给自己一点奖赏,自信心对于自我实现很有帮助!
三、对个人拖延行为的评价
一直以来我都被自己的拖延行为困扰,做事慢,决策不果断,制定一大堆计划却一直被冷落在待办清单,期限型任务也经常拖到最后。反思自我,主要是过于追求完美主义,低估任务的完成时间。特别认同认知方法五步法,我们需要时常打开心扉与自己对话。解决拖延不简单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当你能够去盯着自己的感受去调解它的时候,那个感受就会变得逐渐的温和和可控。因此,我需要做的是盯住自己的情绪,觉察内心,做好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
总之,书中介绍的具体方法很多,方法是用来指导行动的,最关键还是要回归到行动中!加油!
继续附上边听边记的导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