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记账我体验了14款应用
时间和金钱的流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从四月份开始,我发现自己经常聚餐娱乐、买了放着一直不看的书、下载付费APP……钱究竟花到了什么地方,因为零零碎碎的支出太多,搞得我也不是很清楚。
为了追踪生活费用的流向,我得同时查看支付宝、信用卡、微信支付的账单,支出有大有小,极其零散。看完之后,对支出比例的了解依然不明朗。我承认,我得开始记账了。
记账和记录时间是一个道理,掌握金钱的流向之后,才能对金钱重新分配,做到开源节流。
以前我用过随手记Pro、挖财,因为界面和功能太复杂用了不到几天就没用了。用得比较久的是TiMi时光记账,这款设计非常简洁,后来因为账本同步混乱的问题停用。
和同事讨论记账的问题,对方说记账是反人类的行为,因为你要把每笔不论大小的支出收入记录下来,受不了如此细琐的行为。
最近对比了十多款记账类APP,最终决定用DailyCost这款操作便捷、相当美观的APP来帮助养成记账的习惯。
记账,记的是什么?
最近正好读到《设计心理学》,里面提到了用户「行动的七个阶段」:目标、计划、确认、执行、对比、诠释、感知。
记账的目标,不是把所有支出收入都记录在APP或者本子上,而是了解储蓄的流向,以便于为了实现个人生活目标调整消费习惯。
当用户使用物品时,他们会面对两个心理鸿沟:一个是执行的鸿沟,用户弄清楚如何操作;一个是评估的鸿沟,试图弄清楚操作的结果。
对于用户来说,执行的鸿沟则是「计划、确认、执行」,也即「我该怎么操作;我能做什么?」产品给到用户清晰直观的引导,才能帮助用户轻松的上手操作。在这点上,DailyCost做得很好。
DailyCost不适合理财,却最适合用来培养记账的习惯
DailyCost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去繁就简的设计。
在设计上极具创新的一点是「下拉屏幕记账模拟了单据从POS机打印出来的效果」,适当的拟物化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在扁平化设计的大潮下见到拟物化风格,会给人一种和老朋友久违的感觉。用《设计心理学》的话说,即是示能和意符极其简单明显易懂。
阻碍记账习惯养成的一个因素就是繁琐的操作,不同记账软件的添加按钮位置不一样,有的在右上角、有的在底部,点击之后还得选择类别,选择类别之后才能输入金额。右上角绝对不是一个方便操作的位置,结合热区设计考量,最适宜的位置从中间辐射开,就连底部也不是最佳位置。所以DailyCost的第一步下拉动作最能减少用户操作负荷。
另外两个两点,一个是页面顶部的「开销曲线」随着每天额度的不同而变化,另外就是精美的壁纸,这些壁纸的选择也颇有深意,主题多为雪山、稻穗、黄叶、云层、花朵这些自然景物,和大脑生存记忆立即关联起来,让记账瞬间变成了一件和美丽有关的事情。
记账只是理财一小步,却是好习惯的一大步。如果你想养成记账的习惯,可以试试DailyC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