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党员有序有家有为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局外人”“旁观者”。党组织要聚焦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服务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难题,当好流动党员的“知心人”,让流动党员“流入”更“融入”、“有家”更“有为”。

       夯实组织基础,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工作和生活的流动性,容易出现与党组织联系不紧密、教育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党组织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党建工作重要议程,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服务站等机构,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让流动党员在异地也能找到组织,感受到家的温暖。

       创新教育方式,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学”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集中难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如开设网络党课、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及时推送学习资料、组织在线讨论和交流。同时,结合流动党员返乡时机,开展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断档、思想不脱节。还可以根据流动党员的职业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培训,如针对农民工党员开展技能培训,针对企业党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强化作用发挥,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流动党员大多年轻有活力、见识广、能力强,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党组织要积极搭建平台,引导流动党员参与流入地的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和公益事业等,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鼓励流动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组织流动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关爱困难群众;邀请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等,让流动党员在服务社会中体现自身价值,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注重人文关怀,让流动党员“暖心安心”流动党员在外地工作和生活,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党组织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关怀帮扶机制,定期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及其家属,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尊重流动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信任,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更加自觉地接受教育管理,积极发挥作用。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牵系着党的建设的根基,关乎着党的事业的兴衰。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完善管理机制、搭建作用发挥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我们不仅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的现实难题,更重要的是,凝聚起了一颗颗对党忠诚、为党奉献的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有效的方法,持续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角落高高飘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萨尔托海乡人民政府党建办恰依扎提·赛日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