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是我十五年的铁杆闺蜜,最近有件事情让她比较闹心,她的女儿在参加一个大型的文艺比赛,很幸运地入围到半决赛,需要拉票,本着开心和正常人的做法,她把投票链接发送给了所有认识的圈子,自然也包括她的工作圈——公司微信群,还配有几句简单的期盼,希望大家为她女儿投票,未曾料到,喜事变成了郁闷的事。
不知哪位好事者在公司到处说她心不在工作上,而是在培养女儿进入娱乐圈,还死皮赖脸拉票,她的直接上级对她的态度急转直下,还找她到办公室谈了话,直接了当地问她是打算安心工作还是回家培养女儿?
这让她百口难辩,伤心不已。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突发的一切。
可能我们都太单纯,把职场人际关系想得过于简单,以致于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间歇性大脑空白,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我们习惯把每天朝夕相处的同事当成亲朋好友一样对待,以为和他们最熟悉最了解,滔滔不绝地讲着一些个人的私事,孰不知,背后捅刀的事常有发生,才让我们学着吃一堑长一智。
人在江湖,谁没办过比较二的事?
去年秋天,我的新书出版,也是本着很正常的心情,我分享到了工作微信群,有位多事者就直接找到老板,说我改行当作家是迟早的事,不会在职场干太久,苦口婆心谈了一个小时,潜台词就是提醒老板找好合适的备胎替换我,当我听到这个传言的时候,只是笑了笑,我的文字水平几斤几两,老板比TA更了解,我的职业规划和梦想以及现有的家庭状况,老板也比TA更了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人低估了我与老板十年来的工作默契度和信任程度。
TA想告状,却找错了对象。当然这件事给我敲了一个大大的警钟。
我发誓,从此以后绝不把自己的私事带入工作圈,必须成为永久性绝缘体。我也会暗暗努力坚持笔耕,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改行成为了作家,也会深深地感谢那位好事者的预言。
在此之前,我从不主动在微信里添加与自己工作上的同事或者合作伙伴,在此之后,我则更加谨慎,即便是添加了,涉及到个人私事的信息发出时一律选择屏蔽,没有被我屏蔽的是亲人和真正值得信任的朋友。
不在工作场合谈私事,不在工作微信群和QQ群谈任何有关自己的私事,这是我的原则,如果我看到别人谈这些,就把自己当成睁眼瞎,不发表任何见解和言论。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领教一回就够了。
职场绝不是个掏心窝子的地方。谨言慎行是天理。
你以为别人都祝福你,指不定背后就处心积虑陷害你,让你的职业发展从此步入一段莫名其妙的低谷期,你以为双方关系如铁打的江山,坚不可摧,谁知一转身就把你出卖了,各种罪名全冠你头上,让你防不胜防;你以为成天姐姐长姐姐短的叫着表示尊敬和客气,在别人眼里却变成缺乏职业素养;你以为成天加班加点是绝对的敬业,在别人嘴里却是爱表现;你以为请教同事是虚心上进,背后却被说成野心太大想上天,即便你真的出于本意全是正面的,也不敢保证在别人眼里没有负面。
我们无法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最终只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为了接近目标,只有低调最保险。在不被关注的小世界里自由飞翔。
至于内心潜意识里想暴发的那些小宇宙,那些值得骄傲和开心的事,不必人尽皆知,关起门来,和在意你的少数人分享就足够了,毕竟他们才会给你安全感,不必担心被出卖。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人在职场,哪有不挨刀》,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很受用。这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在职场中过多地去谈论工作以外的任何事,因为它的结局一定是弊大于利,说白了,你的私事跟工作能扯上多大的关系?谁会关心你的私事?尤其不要在职场中炫耀自己,枪打出头鸟的例子举不胜举。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利。
人在江湖,虽然免不了挨刀,但也要处处留心,公与私,务必要分开对待,让自己少受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人在江湖,要留心,也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