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小宝在玩跳格子、爬椅子的游戏,而大宝玩想跑来跑去,假装溜冰的游戏。但是碍于房子小活动空间有限,如果各自玩,显然对小宝没什么影响,因为他占据了大半能玩耍的空间,对大宝就很不友好了,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酝酿着。
果不其然,大宝高分贝的叫嚣声传来,要弟弟把东西收起来。起初弟弟不愿意,来来回回几个回合后,弟弟最终选择配合。于是着手收拾工具,此时跳格子的工具绞成一团,弟弟正慢条斯理地摸索中看怎么解开它,一边大宝看着伸手想抢过来说他试试,弟弟反抗道我来研究怎么打开它。两个人就此又争执了一会儿。
弟弟解开之后就去把其他的椅子蒲团垫子收在一边,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哥哥又着急了,跑过来说弟弟不让他帮忙收拾,非要把弟弟收拾好的东西打乱拿出来重新收拾一次,两个人又是一阵好打。俩人不依不饶,最终两败俱伤。小宝一边哇哇大哭,大宝也觉得分外委屈。
整个过程我都看在眼里。我走过去抱了抱大宝,想把我观察到的情况跟他说下,结果我刚张口,他哭得更大声。沟通失败,我知道他当时肯定十分难过,就说等他心情好些后再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等他心情平复好后告诉我为什么弟弟配合了,他还是不开心,“因为我让他收拾的时候他没有马上收,等他愿意收的时候,我已经不开心了。”
“弟弟愿意配合你,他已经做出让步。至于你说的心情好不好是不是只有你自己能控制?还有,你希望别人配合时态度是不是应该温和一点,而不是用命令的语气,换作别人这么对你,你会开心吗?”我反问道。
哥哥的性子一直都比较温和,近段时间在与弟弟有争端时说话的音量竟总是很大,想以此震慑住对方,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意愿。
我在一旁听看着,总觉得画风不对。用这种粗暴手段处理问题的方式看起来好熟悉啊。这不就是平时他们不按我意愿行事时我对他们吼叫的场景吗!我的每次发怒就像在战场上一样,炮火连天震耳欲聋,甚至都担心邻居听了会认为我在虐待孩子。自己妥妥的一枚母夜叉形象跑不掉了,做我的孩子好可怜啊。
这让我想起以前还没有孩子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能听到楼下的一户人家妈妈在歇斯底里的吼叫声:“我每天上班回来还要给你做饭、洗衣服,还要陪你做写作业,我很累的,你能不能快一点写完作业……我明天还要上班呢?”在她的谩骂声中伴随着孩子的呜咽声。
那时我觉得这个妈妈的脾气可真暴躁,他家小孩子好可怜。如果是我,我肯定会轻声细语的跟娃好好说。可是,当我真为人母后,当我情绪暴走的时候,我完全理解了那个母亲的行为。自己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照见自己。从大宝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在育儿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源头着手,就是父母的育儿问题。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很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来源。通过言传身教,父母能够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以为父母情绪的稳定是重中之重。有心理学家说过,控制不好情绪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父母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情绪失控容易给孩子带来伤害,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们还需要耐心与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犯错和面临挑战,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理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责备和惩罚。
有人说,人们在骂孩子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孩子真的有错,而是因为自己心里不舒服想发泄,于是撞到枪口上的孩子就成了泄愤的工具。试想想,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是不是更能接受孩子的各种“捣蛋”行为,而当自己本身处于抑郁状态下,小孩随随便便的一个“出格”的举动都能点燃我们内心的炸弹。
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初为父母没有育儿经验,是很有必要阅读相关书籍学习,主动去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提升育儿技能,才能在面对育儿中出现的各式各样问题时见招拆招,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
一开始,我也曾积极地阅读过相关书籍,如《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正面管教》等等,对自己十分有信心。日常带娃时会去参考所学到的科学方法,处理问题也会很谨慎,担心自己不当的处理方式给孩子心灵造成伤害。一胎真的是照书养。
在小宝出生以前,我从来没有大声吼叫过大宝。然而,有了小宝以后,我的精力被分散了,对大宝的耐心也逐渐散失。
有时候也觉得大宝长大了,在很多事情上可以做得更好,就会对他有更高的期待,而当他没有达到期待的那么好时,我总会不自主地去责备他。
我站在高高在上的成人视角去对待他的成长,而忘记了自己是要蹲下来与他平齐的位置平等看待他,他还只是个四五岁的小娃娃,玩就是他的天性,哪能Get到我们大人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小心思呢。
与朋友们交流带娃心得时,她们都说科学育儿太理想化,现实中根本没办法做到。很多育儿书都说小孩子不可以打骂,可是每次耐着性子跟他们说道理根本听不进去,可是抓来揍一顿效果却特别明显。
还有个朋友说,他家的小孩子做错了事情,屁股被她用衣架打到淤青。我劝她以后还是不要打了吧。她说不行,犯错了照样打。
就是因为打的效果很明显,很多人就想着走捷径,可是小孩子被打后变乖巧是因为他怕疼,并不是因为他真正意识到了错在哪里。武力解决依旧是治标不治本。如果我们以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小孩子也会学着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以暴制暴。
总之,教育孩子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