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小宝又把我的玩具弄坏了,你骂他,你狠狠的骂他。”
“骂他有用吗?骂他他还会照样犯错误。”
“那是你骂得不够狠,你狠狠的教训他让他记住”
“你之前不是狠狠的打过他,还用脚踢,一点数都没有的。对自己的弟弟这么狠。”想要到这个我不由得情绪就上来了。
我的内心的声音是:你怎么这么狠心,就知道骂弟弟。打弟弟这么狠,动不动就用脚踢,没一点人性。我是不会骂的。早跟你说,你自己的东西要保管好。
我开启絮絮叨模式,表达自己,自认为是用非暴力沟通:“妈妈看重的是家庭和谐,大家在一起是和平相处的,而不是这样相互打骂的,我们希望你们两个是和谐相处的。”
谁让他把我弄坏了,他以前还把我乐高都弄坏了,都是他弄坏的。 大宝咧着嘴,不服气地说。
“小宝不也被你打了吗,早跟你说自己的东西要放好。你放在外面小宝肯定会碰到的。要么自己一个房间,所有东西都放到你自己的房间里。不要让小宝进去。 ” 我觉得理亏,又开启讲道理模式。
哥哥愤愤地低下头吃早饭,不说话了。感觉他也很无奈吧,再怎么说,也说不过妈妈。
事后我静下来心来觉察,我当时那么生气是因为什么?为什么大宝一说那句话,我情绪就上来了。
我的感受是 心寒,无力。兄弟之间搞成这样我很烦躁,我的需要是,我看重孩子之间和谐相处。我看重和谐,温暖。我希望他们是相亲相爱的。
当我看见自己之后,我也试着去体会,哥哥的感受和需要。
哥哥的感受是,委屈,失望。妈妈爱弟弟不爱我,觉得不公平,愤怒。无力辩解,怎么说都是自己的错,心寒,妈妈就喜欢小宝,得不到公平的爱。
当我一直站在哥哥的位置上体会哥哥时,越想越无力越失望,也特别的委屈。
哥哥需要什么呢?需要链接,需要爱。需要妈妈的看见,需要妈妈看见自己的委屈。需要妈妈理解。
突然理解了哥哥为什么这么多情绪,为什么找朋友不喜欢别人跟他抢。他很看重唯一,很需要被重视。
心理学上说,孩子渴望认可,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到足够的认可,孩子渴望重视,是因为在家里没有足够被重视。
真正静下心来体会哥哥的时候,我突然能理解哥哥的感受了。
正面管教说,孩子不可爱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大宝叫妈妈骂小宝是假问题。真问题是渴望妈妈的爱,想要确认妈妈的爱,这才是大宝真正表达的。
如果我们跟孩子在假问题上我们是无法沟通的,透过假问题,看到孩子行为底下真正的需要,我们才能跟孩子建立链接,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
虽然道理一直都懂,但是真正去践行,实践,还是需要持续的练习和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