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7年10月参与“我是好讲师”成都初赛时,与袁茹锦老师有过2面之缘。第1次是试讲,袁老师给予了专业点评;第2次是初赛,上台前自觉很紧张,袁老师当即就给予我6种克服紧张的锦囊妙招;这些都为我后续取得“我是好讲师”决赛资格,进而获“全国最佳创新奖”打下基础。就这样,我拜服于袁老师的人格魅力。
据说“3”是个神奇的数字,它代表着稳固与黄金之数,我和袁老师的第3面之缘是在2018年的7月,重庆“化书成课”研习社培训班,“总结与创造力”是我学习“化书成课”课后观的最直接表达。
一、量化性总结
从书的4种类型,到化书的2种方法、3个方向、4大流程,再到化书后的5种课程结构、案例5要素、4种知识类型8种学习活动,再到3种课程名称、1句式通用课程目标、十全十美课程大纲、4种典型教学方式……无一不展现其高度总结与创造力。
二、个人启示
(一) 深度与广度
“2017我是好讲师”成都初赛时,我选择的课程方向是男士着装;杭州决赛时,我选择的课程方向是质量免费;今年重庆7D培训时,我选择的课程方向的项目管理,今年重庆化书成课培训时,我选择的课程方向是婴幼儿沟通与教育。其实无论是哪门课哪个方向,都需要我们海量的认知或理解,乃至应用或融会贯通。
下一步行动:确定某方向,大量获悉同类型知识,为开发某方向课程做相对够用的知识储备。
(二) 复盘与总结
往往花较长时间看过或读过某本书,却离真正落地或内化于心,差之甚远。无外乎是方法不对、总结不力、复盘不及所致。
下一步行动:尝试先读薄、再读厚,内化于心,链接成形。
(三) 维持与突破
俗称“工作狂”的我,毕业后除法定节假休息日、生育假期和必要病事假,未有过其他整休假期;生第一个孩子时,直至生育前6天还在上班;怀二宝期间也时有加班;我一直维持着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直至怀二宝7月有余,我开始尝试思考慢下来,思考如何能突破以往的工作模式,思考下一步的目标方向,思考如何激活旧知、创用新知。
下一步行动:多纬度梳理自我成长经历、学习能力、喜好、工作、家人意见等,尽早确立下一步的目标方向。
(四) 对立与融合
“急奔的同时,记得等候一下你的灵魂”,据说100个人有100种解读。从个人的角度以为,在这个“和谐”社会,很多事与物都是融合体,就像走与停、对与错、慢与快、效率与效果、放空与出发,就像瞬间决定与理论分析、4C与4P、滴滴出行与提升预测能力的思考方式,对信息与知识的横纵向与深度解读,才是打开思维系统的正确姿势。
每一次沟通交流都是一次心的碰撞,每一次培训学习都是一次心的旅程,与袁老师的3面之缘,与同期学员的共同见证,让我思虑良多,一不小心就写了这么些;期许与袁老师的4面之缘,与同期学员的再次互证,定会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