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圣治》是我看的第一部黑泽清的电影。看这部电影的契机很简单:豆瓣的一位影评人认为一切尝试用jump scare等手段的恐怖片都会让观众感觉自己是被迫使感到恐惧,而只有像黑泽清这样的片子才是高级的恐怖(使人从内心感到恐惧)。
(1) 引入
影片开头是一个远景,男主高部的妻子坐在画面偏右方的椅子上读一本书,心理医生从画面右边入画,然后又坐在了妻子对面的椅子上,紧接着是一个拍妻子读书的近景。妻子读完书之后是一个心理医生的过肩拍,然后心理医生拿着童话书出画(纵深运动,从前方出画),留下一个妻子的远景。导演紧接着切到了一个心理医生的近景和妻子的主观镜头。
分析这一整段的设计,我们发现黑泽清通过画面上强烈的对比以及细节设计来营造一种诡异的气氛。首先是景别上的对比。黑泽清在开头直接把一个人物近景的镜头接在一个远景后面。我们都知道远景的作用一般是交代人物所处的一个大环境,或者是展现人物之间大幅度的身体互动。但这一镜头带给观众的只有“妻子在读书”这一信息,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这个远景镜头的作用更偏向于前者,也就是说这个镜头的重点更偏重于“环境”而不是“人物”。相反,近景聚焦于妻子的面部表情,让观众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远景直接切换到近景的设计显得有些突兀,但黑泽清这么做的意图也很明显:迅速交代人物的所处环境-心理诊所,然后又迅速将人物这个元素抽离出来,给观众一种生硬,机械,冰冷的观感,而现代生活中的这些特质也是导演所想展示的。
动与静的对比以及画面中元素之间的对比也很显著,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地位。在这场戏中,妻子在椅子上处于静止状态,而心理医生在开场镜头中有一个横移的运动,过肩镜头中又有一个纵深的运动。妻子一直是坐着的,而医生大部分时间是站立的(比妻子高出很多)。妻子很瘦弱,而心理医生身型肥胖,因此他们在画面中的占比也不同(这个在过肩镜头中显得很明显)。我们不妨这样解读: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占有更高的地位,因为他引导患者打开自己的内心,让患者展现出自己最隐秘的想法,而心理医生在患者面前却是神秘的,因此心理医生是那个可以在房间里随意走动的心灵窥探者,而患者更像是一个没有抵抗能力只能乖乖坐在椅子上的被分析者,这样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投射到催眠的过程中,所以这也是一种铺垫。
在这场戏中,演员的表演也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在侧面近景中,由于妻子在读手上端着的书,她的视线往下。通常向上的视线说明角色在思考,水平的视线说明角色在与对方进行正常的交流,而向下的视线给人一种角色有些不耐烦的感觉。接着她又有些粗鲁地把书丢在了桌上,这也让我们可以这样推测: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使她联想到了一些不好的经历或者勾起了另她不适的情感。在心理医生询问她“丢书”的原因并且踱步到她面前时,她的眼神飘忽不定,并且她不敢与心理医生对视,只是勉强地挤出了一个微笑,敷衍地回答说自己没事,这也说明了一个适用于所有角色的一个道理(也是主题):所有人的潜意识中都隐藏着一些我们极力否认的不被世俗所接受的可怕想法,这些想法由于压抑作用而存在于潜意识中,但只要有一个契机(催眠),这些想法就可能会进入到人的意识之中并且驱使人们去付诸实践。因此,可以说《X圣治》 第一场戏就展现了催眠的过程。
女主讲述的《蓝胡子》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隐喻。一个有着蓝胡子的男人有过七任妻子,但他的每一人妻子最后都下落不明。有一天蓝胡子想追求一个貌美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不同意,经过劝说后,父亲最终答应把小女儿嫁给他。一天小女儿出于好奇打开了一个蓝胡子不让她看的暗门,发现了蓝胡子前妻的尸体。蓝胡子想要杀害女子,但女子佯装要做最后的祷告,趁机把蓝胡子杀害了,并且得到了蓝胡子的所有遗产。妻子,也是被催眠者,对着观众(主观镜头)道出了故事的真相:女子从一开始就想要杀害蓝胡子。故事中的蓝胡子对应的就是刑警高部,女子对应的就是妻子,而这也整个故事也印证了本片的主题。
纵观整段戏的设计,黑泽清用一种客观冷静的试听语言和现代极简的布景来奠定一种疏离,诡异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