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马场与自在的马儿分别后,我们奔向下一站—嘉峪关。这中间,烂路上的石头扎破了前胎。爸比第一次尝试把备胎换上去,幸好有马场的老兵们帮忙。补胎,再换下备胎,这种经历,在不发达的西部是多么的自然。人,就是在环境中得到锻炼的。
祁连山脉宽广迷人的草地,我们出发的时候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军马场太冷了,呼呼的冷风和刺骨的水,以及吃食都不适合我。所以,从这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拉肚子。
这一路我们一直在探索询问如何上高速,在一个又一个村庄之间颠簸而过。路遇疑似峰燧和城墙,可惜没拍到。再就是大片大片美丽的油菜花和半天也看不见一辆车的公路。
远处高山上的美景非得用望远镜才看得出,手机拍不出它的美。—祁连山雪峰
又见马踏飞燕,嘉峪关到了。
这天晚上我们在夜市吃了十九碗面。真的很好吃,我家姐姐要求我回去自己给她扯面条,我觉得我无法胜任。
嘉峪关原来最早是由这个明朝的将军建的。两山夹一沟,绝好的军事要塞。
跟爸比边走边讲,有他在太好了,我再也不用背一包水了。
城楼上远眺祁连山雪峰。
黄土与秸秆,就地取材而成的关隘。
出了这个门,看到的是满目的荒凉。
嘉峪关博物馆,介绍古代城墙的一些知识,兵器,还有化石。
长城北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古代从这里出去就需要通关文书,和现代的护照类似。我小的时候,每次姥姥姥爷提起从北京来的亲戚坐火车到哪里了,都会说,“现在还没出关。”或者“应该出关了。”那个时候不明白,也问过什么叫出关,他们只说山海关。他们说的的确准确无误,但我那个时候还无法完全理解中国的地域广大。无法理解一个“关”对于当时的国家的意义和重要性。虽然小时候我也曾去过山海关,听过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但是关隘这一词,长城这一词,认识大于理解。
就像爸比对孩儿们说的,很多时候在书上看到了解,再亲临其境,这种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坚持这个暑假走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