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阶段,父母与孩子之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的首要方法,就是补上“关系”这一课。
今天听谭军老师网课,关于高中三年家长需要的认知和具备的能力,第一节是关于高一,青少年的心智发展以及家长必补的四大功课“关系、满足、秩序、精神”。有启发,更有笃定与验证。
谭军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有个高中男孩不想上学,一直都在网吧打游戏,妈妈很苦恼就寻求谭军老师帮助。谭老师建议,允许孩子在家里打游戏,妈妈不仅不要唠叨,还给孩子做好吃的,最多提醒孩子早点休息。一周以后,孩子给妈妈提出:“妈妈,我感觉还是需要上学……”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
当孩子出现偏差性行为,我们纠结于事情本身,比如力劝孩子上学,威胁孩子不上学的后果,逼迫掌控孩子行为,效果都不会太好。因为孩子不愿意和你沟通,孩子不觉得父母理解他。父母即使说的句句经典,孩子根本就不想听。比如,你送出的礼物是金子,对方大门禁闭 ,又有何用。
关系修复和缓和以后,孩子是知道家长的需要的,改变自然发生。因此,对待偏差性行为,首先需要“修复关系”。父母要营造家的氛围,让孩子和父母有话讲,让家里更和谐更温暖,更放松,充满爱。关系建立与修复,没有对错,只看是否有效。没有良好的关系,管教很难有效。
有一位爸爸,当女儿开始玩“王者荣耀”,爸爸不仅和孩子一起打游戏,还主动给孩子充值,女儿指挥带领爸爸在游戏中“拼杀”特别开心,在同伴中特别有情感满足。很快孩子自己觉得没太大意思,就完全不玩了。
孩子玩游戏,有时是需要在同学同龄人的小社会有共同话题,也是社交的方式之一。父母与孩子一起聊聊和玩耍,孩子会感到同频,无需遮遮掩掩,也不担心受批判。还有很重要的,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无需用偏差行为或沉溺行为来证明。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是放任,不是讨好。同时父母要有“定力”,也要有极强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