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由于对北魏历史相对陌生,北朝历史也由于战乱频频,缺少史官记录,很多事都语焉不详,由于个人对这段历史的一知半解,仅能尝试浅析一下被历史高度评价的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是文明太后冯太后带大的,手把手的把孝文帝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两个人的政治上一脉承承,其改革也连贯的中央集权改革,故合到一起写。
背景
北魏是由骁勇善战的拓跋鲜卑建立王朝,巅峰时期领土南到秦岭淮河一线,北到阴山,西到西域,东到营州,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在北魏的统治下,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百余年来动荡不堪的北方,稍微(仅仅是稍微)有了一点点太平之像。但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北魏鲜卑武士,在战场上没的说,拳打南朝脚踢柔然,猛地一匹,但是治国方面泛善可陈,仍然是利用其政治上的惯性,使用的仍然是部落联盟的方式统治国家。
北魏治下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群体,第一鲜卑部民,第二是其他的少数民族,第三是留在北方的汉人。
鲜卑部民是北魏的基本盘,他们军队的主体,是北魏的武力保障,北魏的高层官员大体上是由北魏贵族充任。早期是以八部大夫管理模式管理国家,其实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简化版的八旗制度。后期有尚书省替代了八部大夫制度,但是北魏贵族仍然把控着国家的高层。
北魏治下生活着大量的游牧民族,北魏对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方式基本上是划一块土地让其自制,由部落首领管理其部落,仅需按时服兵役、缴纳供赋即可。
留在北方汉人都是在豪强的带领下,以邬堡为核心进行生活,北魏对于汉人实行的也是自治管理,任命坞主(豪强地主)为宗主,代行地方行政权力,也就是出粮、出钱、出兵,这就是所谓的宗主督护制。
可以看出北魏皇帝更像一个武林盟主而不是皇帝,他们的管理模式大体上部落制管理方式,北魏中央凭借着鲜卑武士,用绝对的武力压服其他势力,建立了一个相对紧密(对比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部落联盟国家而言)的部落联盟,内部统治非常松散。
冯太后出身北燕皇室,是个汉化程度很高的鲜卑贵妇,由于丈夫早亡,她也早早的成为了一个政治人物,她对于汉民族的政治制度的优势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她两次称制,故从她执政开始就尝试进行改革,终于在她着力培养接班人孝文帝时期,完成了北魏政权的全面改革,后世史官对于此次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
但是后代简化的史书中对此仅以符号化的语言解析这次改革,例如由落后的鲜卑文化转变为先进的汉族文化,服装改为汉族的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与汉族士大夫进行通婚等等。读起来跟毛熊彼得大帝改革中给俄罗斯人剪胡子异曲同工。现在尝试稍微深入一点解析一下这次改革。
改革目的:
一家之言,本次改革的目的是皇权的一次集权化改革,是分散在各个豪强手里的兵权、政权、财权收归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手里,换句话说是皇帝本人手里。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抵抗不了的诱惑。作为冯太后和孝文帝这样有着政治野心或者说雄心的政治家,这样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更何况他们只要参照魏晋的成熟制度即可。
现简述改革条款:
1、迁都洛阳
北魏旧都在平城(大同),北魏部众大体都生活在这一地区,如果孝文帝想要以平城为大本营进行改革,其阻力将是巨大的,孝文帝将大部分洛阳部众拉到洛阳,这里远离鲜卑大本营,当孝文帝改革的时候,贵族阻力会更小,而且孝文帝利用战争,将兵权牢牢的掌控在手中,孝文帝就有了跟贵族们叫板的底气。
洛阳地区水土丰美,水热条件更好,适合发展经济,而且交通方便,不论作战、积累财富都更加容易。
洛阳距离南朝更近,有利于孝文帝发动南朝战争,有利于他建立军功。
2、给官员发放俸禄
从冯太后开始,就仿效两汉魏晋旧制下达了“班俸禄”诏书,孝文帝在其基础上进行完善,内部这里就不详述了。反推也就是在冯太后-孝文之前,北魏的官员是没有俸禄的,他们不可能亏本当官的,怎么解决呢,以州官为例,州官从中央派遣到地方,州官自辟僚属,对州进行管理,征税、劳役等,完成中央给的指标之外的结余就到了各级官员的腰包。所以北魏官员贪腐成风,极其腐败。这种模式及其类似现在的黑帮的管理模式,总部给各个堂主划分地盘,并规定堂主每年向总部缴纳定额的保护费,各堂主对地盘经营自负盈亏,结余部分就自己分了。
个人观点,这是一个成本问题,在北魏建立之初,以北魏的行政能力或者说征税能力和当时国家的破败程度(可征税比较少、征税难度过大),给各级官员发放俸禄会把北魏的财政拖垮,但是到冯太后-孝文的时候,国家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百姓生活渐渐稳定,生产恢复,这个时候,中央觉得吃亏了,于是就用定额的俸禄取代官员自筹的模式,堂主变成了职业经理人了。
同时,并派遣钦差大臣到地方巡视,搞廉政工作,孝文帝的舅舅,时任秦益二州刺史的李洪之,因贪暴无度,被令在家自裁,地方官员坐赃处死者四十余人。通过这种极端残酷的手段告诉天下的官员,规矩变了。
3、整顿吏治:
换个现在的词就是给官员制定kpi考核,完成考核的即升职,完不成就降至甚至罢职,通过这种手段,皇帝就把国家的执政权从豪族手中夺到手里。但是官员的抵制和不满可以参考明朝中期官员对张居正考成法的态度。
4、三长制度
该制度是跟北魏的财税制度改革、离职改革的组合拳的一环,北魏建立之初,任命坞主(豪强地主)为宗主,代行地方行政权力。这就是所谓的宗主督护制,给宗主划分地盘,地盘内的人口、税收、行政统统都由宗主说了算,只要他们按时向国家上供、服兵役、服劳役即可。
改革之后,政府通过任命三长,按照汉族的什伍里甲组织的形式,重建北魏的地方基层机构,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谓三长,由本乡能办事且守法又有德望者充任,负责检查户口,催征赋役,管理生产,维护治安。任三长者,可优复免除一至二人的官役。将宗族手里的人口全部掌控在中央手中,中央可以通过户籍来征税、征兵、征劳役。将中央的触角伸到汉族最底层,大大增加了国家的税基和可动员的人口。
5、均田制度,
通过三长制将可统治和动员的人口搞清楚了,下一步就执行了均田制,有一个历史背景,那个时候由于长期战乱,北魏统治区形成了地多人少的局面,为了扩大税基,将荒地以政府的名义分给百姓,第一转变普通百姓的效忠对象,原来百姓的生存都来自宗主,现在是直接来自北魏政府,同步通过这种制度鼓励百姓扩大生产,北魏中央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税赋,扩大了财源。
均田制细则: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授种植谷物的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男子每人授种植树木的桑田二十亩,产麻地方男子授麻田十亩,妇人五亩。次年,颁布征收租调的法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交纳租粟二石调帛一匹,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四人、从事耕织的奴婢八人、耕牛二十头,分别负担相当于一夫一妇的租调额。并建立“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责三长清查户籍、征收租调和徭役。
6、改革租制
这个也就是对于具体的收税规则改革。原来北魏朝廷只能向豪收税,豪强们其实是北魏的包税商人,通过三长制和均田制的改革,北魏朝廷可以直接对最底层的百姓直接征税,征税规则也做出了响应的调整。
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7、军事改革
这个才是所有改革中最最重要的改革。
改革前北魏的军队主要以鲜卑部众为军户,少量征召汉族的步兵,鲜卑部众垄断了北魏的武装力量,其统帅前期设置八部大夫进行管理,八部大夫由拓跋鲜卑的八部酋帅出任,这种制度有点类似满清的八旗制度,只是个简化版。北魏中期仿照魏晋的尚书省制度,将统兵权移交给尚书省,取消八部大夫的管理权,但是尚书省中管兵的人仍然是鲜卑军事贵族。
在中央:孝文帝通过迁都洛阳,将随迁的鲜卑部众改编为中军,设置领兵将军由皇帝或者是亲信宗亲直接领导,形成皇权对于其他地方军队的压到性优势。
地方上:设置州兵,有州长官统领,孝文帝通过整顿吏治、发放俸禄等手段,将州长官变成了皇权代理人,变像的将这部分军队从地方豪强手中转移到皇权代理人的州长官手里。
边境上:设置镇将,领导戍守,而镇将与州长官一样,是皇权的代理人,这样皇权将边防军也通过代理人的方式掌控在手中。但是京北六镇剩余的鲜卑贵族从皇室中央军变成了边境的戍军,地位急剧下跌,这也是六镇起义时期,大量鲜卑贵族加入的重要原因。
综述:
孝文帝的改革是否成功呢?从结果来看,一把好种子,没有开花结果,反倒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以权力的三驾马车:刀把子、钱袋子、印把子来看。
刀把子:孝文帝通过军事改革将把控在鲜卑贵族和地方豪强手里的军权全部收归到皇帝手中,但是失去军权的贵族豪强就成了帝国的反对派。
钱袋子:通过改革,北魏皇权将触手直接伸到了最底层,北魏大大扩张了税基,这些钱同样是从豪强手中夺取的。
印把子:通过改革,北魏皇权将官员认命拿到手中,而且按照皇权需要对官员进行调配,同样也是从豪强手中夺取的。
孝文帝把豪强北魏的基本盘中推到他的对立面,如果孝文帝是个长寿的皇帝,或者是他也学习李世民发明科举,将豪强重新纳入统治阶级当中,也许北魏可能再次一统南北。
孝文帝的改革没有开花结果的另一个原因是寿命。纵观古今中外的所有改革成功都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改革时期的君主必然是强权人物同时长寿,因为任何改革都通掠夺某个阶级、或者是某个团体的利益收归到中央,反对者或者是反对集团随时准备反扑,正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是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改革者只有足够长寿,才有足够的时间将老一代反对派的首领要么杀光、要么熬光。
可惜孝文帝活到三十三岁死了,他的儿子元恪虽然也是坚定的改革派,三十三岁也挂了。爷俩都活不过彼得大帝、秦孝公这些改革成功的君主。而且元恪执政期间,没有耐下心来等待改革开花结果、培养出改革受益派,而频繁的发动对南朝的战争,导致北魏内部叛乱四起,虽然最终都被平定,元恪的儿子,孝文帝的孙子孝明帝元诩冲龄即位,胡太后就开始搞党争,乌烟瘴气,北魏皇权还没有形成稳定基本盘就发生了六镇起义,北魏中央无力镇压,最终无奈启动了地方豪强,导致尔朱荣做大,河阴之变,彻底葬送北魏的皇祚。
备注:本文是初稿,后期还会继续的完善,由于马上过年,没有时间继续打磨,年后会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