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
终于,经过长达近一个月的阅读,这几日各种忙里偷闲,早起晚睡,刘川鄂所著的《张爱玲传》这本书已经马上接近尾声。当然,阅读速度如此之慢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书厚,更因为在读的过程中,对才女的人生经历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
这种思考是矛盾的,也可能是因为相隔时代较远,也可能是因为个人有个人的人生际遇,也可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共情能力。当然,这些矛盾的思考除了拖慢正常的阅读速度,也拓宽了我的认知界面。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有多少书迷,就有多少个读者心中的张爱玲。但无论有多少面孔的张爱玲,都改变不了她在文坛的地位。
今天,不说才女在文学上的造诣,说一说通过这本书中描写的张爱玲的一生,我看到的关于随心而过这件事。
无论幸与不幸,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一个人,离开时也是一个人。当然幸运的人,在来到后离开前的这一段时间,都会有不同的人围绕在身边。小时候是父母,上学后是老师、同学、朋友,长大后有夫/妻、同事、再上一点年龄有子女围绕,儿孙绕膝。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一生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张爱玲则不同,她的小时候更多在佣人的照顾,母亲的出走,父亲的烟雾缭绕中度过。
她对父亲的记忆,除了吸食ya pian 时的烟雾缭绕,还有就是因继母挑唆给她那狠狠的一个嘴巴。
因为对父亲没有任何感情,所以父亲什么样的行为都对她起不到任何伤害。
母亲则不同,小时候母亲陪伴的缺失让她极度渴望母爱,也因为渴望、思念,当母亲终于回来,对她进行独属于女儿享有的严苛教育时,让她对母亲产生了复杂的心情。所以,当母亲二次出国时她内心是轻松的,难过的,也是落寞的。
但,长期孤独的内心让她冷静的出奇。也许,在当时她的眼里,母亲的这次出走,在她离多于聚的短短十几年的人生中再正常不过。
在学校她也是个只注重自己写作,不擅长交际的人。后来从上海到香港,在这期间他遇到了胡兰成。因为胡兰成汉奸的身份,从一开始她就没打算把她和胡的关系公布于众。即使后来,在胡兰成写的一张简单的结婚证上以个人化的方式登记结婚。但,因为所托非人,所以,她写于结婚登记证上“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句子,也仅仅只是一个她的美好期愿罢了。
即使结婚,他们俩也很少有经常在一起的日子,胡兰成常年奔波在逃难和继续寻欢的日子里。而她则依旧是那个不接受朋友见面的人,不接受除了牵扯到自己的书出版的任何探访。
后来她和胡兰成断了关系,远赴美国,在这里她真正过上了一个人的生活。
拒绝和亲人书信来往,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看一次信箱。虽然为了生计,经人介绍,有过一段时间的上班生活,但她和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最多只有避无可避时的点头之交。到后来,同事为了不让张爱玲尴尬,特意避开张爱玲上下班。
虽然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赖雅,但她们除了某些精神上的认知一样,其实相差挺大。也许成熟的关系就是除了少数的共通点,依旧可以给彼此留有足够保留自己意见和认知的空间。张爱玲和赖雅就是这样的关系。
即使赖雅除了成为了张爱玲的丈夫,更多的则是她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让她因流产身体更差, 让她有了长达十几年伺候别人的生活。但依旧改变不了张爱玲喜欢在热闹的都市中喜欢谢绝一切人际往来的隐居生活。
后来,赖雅去世,张爱玲将其骨灰送其女儿保存后,又开始了自己一个人“鼠洞”的生活。
此时的张爱玲,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状况愈发严峻。为了躲避一些热心人士的不告而来和热心探访,她常常搬家。也因为搬家方便,她的个人物品精简到了极致。
纵观张爱玲的一生都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麻烦别人的人,即使后来她骨折,牙齿不好,眼睛经常出血,因为患了皮肤过敏症多次就医,但和朋友、家人的书信中依旧说自己很好。其余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抱歉、打扰、怕得罪人之类的话语。
如果说有什么事能让他麻烦别人最多,可能就是因为搬家找住处打扰别人次数最多。因为皮肤患病,搬家频繁的时候会让她一周找一次房子搬一次家。但即便这样热心帮助她的人,她也只与对方见过两次面。
晚年时,姑姑张茂渊,弟弟张子静及国内的一些朋友或出版社都邀请她回国探亲,但都被她一一拒绝。
可见张爱玲从小的生长环境及长大后的求学,都让她习惯了成为没有任何牵挂的人。所以,母亲病危时她拒绝见面,去世时未参加葬礼,姑姑去世时也未见最后一面,对于她一生来说都比较重要的两个人,她都选择了“冷处理”。如果非要说什么事是让她放心不下的,那就是晚年时又一次兴起的“张热”浪潮,让她的许多作品都出现了在她未知的情况下侵权出版的情况。
这是她一生的心血,也是她为之一生都奋斗的事,所以她找人为他胜诉处理。虽然后来所托之人年事已高无法代理,但却阻挡不了张爱玲对这件事的反抗。她将她被侵权出版的作品都合集出版以示对这件事的不满和对抗。
张爱玲的一生虽离群索居,但却一直在按照自己的内心生活。不想理的人写的信连拆都懒得拆。她不想找人,就没有人可以联络到她。没有经过她事先同意来拜访的人,她可以不应门,不接电话。甚至连倒个垃圾都要快速的避开可能和别人相遇。
她总是能不受外界任何人和事的约束,只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1995年中秋月,张爱玲像她一生不善扰人的性格一样,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此之前她清新地将重要的证件和信件装进手提包,放在靠门得折叠桌上。
看,一生都怕麻烦人的她,去世前连东西都收拾妥帖。
她的遗嘱中这样写道:
死后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遗体。
不举行任何葬礼仪式。
骨灰撒向空旷无人处。
遗物全部寄给宋淇先生。
至此,才女的一生结束。她的离开像她一贯的作风,和任何人都保持距离,不扰人,不麻烦人,也不想任何人打扰自己。
但无论她的晚年如何凄凉,也只是外界评价而已。至于是否真是这样,只有她自己的内心最清楚。
毕竟别人评价的孤独都只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