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一个面, 就给对方贴上标签,无疑就失去了看到多面体的机会,也就失去了看到人性的多面体折射出绚丽的彩虹之光的机会。
01
这与他的说话方式有很大关系。每次当下属同事犯错时,他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那么笨”、“你这个人根本不行”等类似的批判性语言。这时,同事们就算知道自己犯了错,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后来,换了一个领导,情况一下子就发生了改变。同样是犯错,但他从来不给同事贴标签,只会和对方说清楚是哪里出了问题,从来都是就事论事,绝不会人身攻击。
评判性语言其实就是贴标签,这是对一个人本身下结论,而描述性语言才是在陈述事实。叔本华曾说过:
“人们通常关注的是世俗常规给予一个人的角色和位置。所以一个人就像商品一样地被贴上标签并受到商品式的对待。至于这个人的自身是什么,根据其个人素质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只是随意地、并且只是意外地提及。”
02
一头狮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多了一个写着“驴子”的标签。狮子十分恼火,想尽办法把这个标签弄下来,但却没有成功。更让它恼火的是,每当它走在路上,其他动物都会指着它尾巴上的标签,小声地议论道:“那是驴子,不是狮子。”
一开始,狮子并不认为自己是驴子,因为它比其他狮子健壮,是一头彪悍的雄狮,与其他动物相比,自己的体型更庞大。
可是,说它是驴子的声音多了,它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
一天,狮子气急败坏地质问另一头狮子:“难道你也认为我是驴子吗?”
这头狮子说:“驴子先生,你虽然长得像我,可你和我不是同类,你的尾巴上明白地写着‘驴子’啊!”
渐渐地,狮子开始接受了自己是一头驴子。
而这种情况在人身上也是很常见的。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标签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被贴标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标签的认同。
一旦我们对标签产生认同感,思想便受到了无形的束缚。也许我们会因此选择安稳地蜷缩在标签以内,不思进取却自命不凡;也许我们以后会想跳出这个标签,却发现身如悬铁步履艰难。但最好的选择是,任何标签听过笑笑就好,我们要一直往前奔跑,这样才不会被标签粘在身上。03
标签化自己常常会阻碍自己内在潜力的发挥与拓展。
"我不是个聪明的人“
”我很笨“
”我能力不够“
这些都是常见的自我标签,它们来自于我们成长过程中,从各种经历中获取的直接和间接经验。
或许,那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失败,某一次的伤痛里,我们给自己贴上了这样那样的标签,我们告诉自己我就是做不到,还是不要去尝试了,再失败一次会更难受的。
或许,那也可能来自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以及认知,我们间接从别人那里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并且自己接受了这些评价,也就因此信以为真了。
很显然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我标签化是对我自我格局的一种限制,也是对自我潜能的一种打压。当我们用思维的框框限制住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好比是先在自己的心中勾画出来了一个自己的轮廓。
何炅说过:“现在的我们,似乎一下子都爱贴标签了。给人分类,给物分类,给己分类。却渐渐遗忘了我们原本的鲜活,层次和复杂。”
有句话应该记住:不管你被贴上什么标签,只有你才能定义自己。就好比这段话:
我单身,但我不是剩女;
我是处女座,我爱秩序,但不是强迫症患者;
我是山东人,但我没那么豪爽,也不吃大葱蘸酱;
女神、女汉子、女神经、女屌丝也好,御姐、吃货、路痴也罢。
这些标签都不能代替我,也不能定义我,他们都不是我真实的模样。
只有我自己才能代表我。
所以,请勇敢地
撕下别人给你贴上的标签
也撕下自己给自己写上的标签
摆脱标签的束缚
做回真实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