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昨天去看了最近大热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于大家一致好评的中国动漫制作技术的先进,我本人因为平时不怎么看电影,也确实欠缺这方面的鉴赏水平。但是,我却从中看到了我专长的内容,孩子从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所需要的心理营养。首先是孩子一出生最需要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无条件接纳”和“重视“。剧中的哪吒是魔丸转世,带着本性中的“恶”,一出生便不被世人所接纳,充满着无指向的攻击性,而母亲既便被咬伤,还是温柔的无条件接纳,”就算你是魔丸还是什么,就算所有人都不喜欢你,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无条件爱你,此时此刻你比我的生命还重要“!这便是我们的生命之初需要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心理营养,此时父亲需要做的是保护母亲和孩子。
所有的人都是带着伤痛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最初从母亲的子宫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过程就是一种伤通,妈妈的“无条件接纳“和”重视“可以抚平这伤痛,孩子需要在生命之初的时时刻刻都得到妈妈的关注与回应,渴了、饿了、拉了、尿了、不舒适了等等都需要得到妈妈即时的照料。有一些人长大以后,经常会莫名其妙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易怒、暴躁、容易有挫败感、无价值感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生命之初没有被好好照料,总是哭很久都得不到人的回应等。只有感受过被爱的孩子才懂得什么是爱,被温柔对待过,才会懂得温柔对待别人。哪吒脖子上的项圈犹如父母爱的教育,扼制了孩子的魔性,让人性有归属感。
除此之外,人的天性还需要伙伴、需要朋友、需要被他人认可,需要和他人有连接,“连接“也是林文采萨提亚的五大天性之一。长时间被隔绝在人群之外,不能被同类认可,没有朋友、没有同伴,不能和任何人连接,唯一能连接的母亲因为太忙,也顾不上陪伴,极端的孤独感也会磨灭人性,如老师课上所讲,无价值感、无意义感会让人感觉活得没有人味,也就失去人性。
而代表着善的那一面的灵珠熬炳,在面临生死存亡抉择的一瞬间也会生出恶念来,想要活埋整个陈塘关,残害众多的无辜世人。所以说,无论人性之初是善是恶,都需要心理营养的滋养,才能活出人的样子来,否则便是披着人皮的魔。
魔丸与灵珠的结合是现实中的我们每一个人,社会就是有妖魔鬼怪和愚昧、盲从的大众组成,有时我们是对立面的那一个,有时我们是其中的一个,如何形成一个清晰的自我像,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