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王小波
王小波的语言能够入骨,言语犀利!肯定也是进入了高等学府,又出国留学!研究过物理数学 计算机,最终还是从事写作这样的事情。对罗素肯定有深入的研究,他写的每一篇散文,都能够发散思维,多方向的考虑。比如思维的乐趣,引用罗素的话来说就是“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思索把自己变得聪明而不是一味的顺从!最犀利的就是我看国学这一些,不仅是他,我也很认同,孔孟程朱的那些文学,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一句话解释就是:拢共人际关系里的那点事,再加上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多年,是有点过分哈!但是他的话也不一定是全对的,指南针,造纸术都是我国的吧。也还是有点文化遗产的!虽说背了这么多的四书五经,也没有背出个所以然来,这种钻研精神可佩,但是做法就好似有点神经病的意味。就算会背爱因斯坦原著,也成不了物理学家,真正的原因不在字句上,而是在思想上!罗素说: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也在于知识的差异性!
关于恭维
人是经不起恭维的。越是天真质朴的人,听到一种于己有利的说法,证明自己身上有种种优越的素质,就不知天南地北,撒起癔症来!当然要知道自己的重量,拒绝恭维。平心而论,恭维人所在的学校是一种礼貌。可是当别人是对自己的夸赞之时,也要知道自己的重量。如果自己拥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字号时,真正的臭美时候就到了。会有很多人的恭维,你要根据自己的分量,去衡量那些恭维。就如王小波一样,人家恭维他一句,他就骂起来。那是因为他内心知道自己是经不起恭维的。我们要合理的拒绝恭维。
关于崇高
崇高听名字挺高大上,但是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个人总要做出些牺牲—牺牲“自我”,成就“超我”—这些牺牲就是崇高的行为。虽然我们有很多人不拒绝这样的戏,但总希望剧情能够合理一些—这样的要求不算过分吧。曾记得白岩松所写的一本书《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本书有一部分关于神风特攻队,基本都是一些年轻的学生,被军国主义所洗脑,这就是所谓的爱国,但是缺乏理性的思考。个人认为就是一种虚伪的崇高。人有权去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正如有权拒绝下水去捞一根稻草。例如,孟子发明了伦理学,说孝敬父母,忠君爱国是人间的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所在。孟子的文章很煽情,可是不太讲道理。臣民奉献了一切之后,靠什么活?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处不在,因为照着那种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崇高这一精神,不能盲目崇拜,而是建立在一种理性的思考之上。
沉默的大多数
人永远做孩子虽办不到,但是可以保持沉默。我喜欢沉默,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私下里却妙语连珠!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只是中国人这样,外国人也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六十年代,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尊卑有序是永恒的真理!难道在二十一世纪,社会的潜规则里依然是这样的,尊卑有序是永恒的真理!世界不仅有阳的一面也有阴的一面!我们在言论面前有两种权利,要么沉默要么话语!如何话语贫乏,怎么能够表明自己的思想呢!话语即权利,可是没权利,你说的话又有什么权威性呢!我最希望的就是可以提升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但是也很诚实!对待知识的态度永远不要放弃求知的欲望!抱着封闭的态度生活,活着就没有什么意思!说服就是正面解说加上黑色幽默!椰子树和平等 以古代在云南这样的地方以前存在椰子树,可是让诸葛亮带兵给伐掉,为了追求所谓的平等,不想他们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想要和汉族人一样的穿著,耕地!这未免一点太武断!优越感种种,我们本身就带的一种民族优越感或者其他的优越感,成天挂在嘴上有什么用呢!要引以为戒呀!只有自己强大了,有了权利,沉默也不会代表你没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