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书中涉及了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吧,但自己不懂也不是很想要去触碰。
看完了《我的天才女友》,才明白“那不勒斯四部曲”是情节连贯的呀,我才看了第一部,关于童年和青春期的故事。因而这本书的结尾,算不上结局,反而是又一个吊人胃口的开端,但还未来得及看下一部。
尽管我认为,四部曲应该是结合了一定的年代、环境背景而写下的,有着作者想要反应的阶级、政治、意识等形态(当然也可能是我想多了),但我还没有去做这方面的功课,目前也没有想要了解的心思,因而不适合在这个层面上去谈读后的感受。
第一部,简单挑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两个部分来谈读后感吧:①人物的特质②人物的感觉。
人物的特质
读某一本书,我都不会单纯地只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反而更经常是:在形形色色的角色身上,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一种特质/性格把我吸引了,即使那可能只是一时存在的,比如说从童年到青春期那种单纯抑或是直率的特质就不见了,但它存在过且吸引了我。
莉拉的聪明、做事的决绝和坚定:莉拉头脑很灵活,学习能力很强,以至于没有继续上学却能够继续帮“我”补习拉丁语并拿到九分;在遇到索拉拉兄弟的欺负时候,直接用刀子架在了对方的脖子上做出了回击,这样的胆量不简单。仿佛每个动作都能说明一个问题:伤害她是没有用的,无论如何,她会变本加厉地还回去。她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她的强大、让人们不得不为她让步却又是很赞赏她。
“我”:多数情节里,与莉拉一同出现的“我”,不是自卑便是因自卑、嫉妒而自负,很难接纳真实的自我——但我觉得可以理解,青春期这样的心理并不令人觉得奇怪,毕竟成长是持续的、变化的过程,更应该对以后的表现多一些期待。莉拉很聪明,“我”觉得自己比不上她,但在努力成为除她以外最聪明的那一个,事实上“我”也做到了。“我”其实善于发掘、善于模仿和学习,透过这些观察得来的结果,去刻意练习尽力让自己每个方面变得更好,比如几年以来练习写信风格的直白不矫饰、保持自己的状态和思考。
事实上除了这两位最主要角色,在其他人物身上还有很多亮光:奥利维耶罗老师对“我”的关注、鼓励和支持,无疑给了“我”很多的信心;恩佐、阿方索、斯特凡诺、里诺等这些青年们或冲动鲁莽、或胆小、但对于自己所珍视的人和物,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都很迷人。青春期的他她们对于感情的表达,很多时候都很直接生涩、甚至强求,但那一份真挚还是让人无法忽视。
人物的感觉
十分好奇的是,书中莉拉的所感受到的“界限消失”的感觉。
事实上,书一开始就说莉拉一直想要消失掉、不在这个世上留下任何的痕迹——在几十年后的老年,她确实“消失”了,因而才有了“我”的整个回忆。
具体来说,莉拉的“界限消失”的感觉产生时是这样的情形:在庆祝新年的那个寒冷晚上,周围的人都聚在一起点燃烟火庆祝新年、大家情绪高涨、热闹喧哗。而此刻莉拉觉得周围的人和物都移动得太快了,让她有恶心的反应。那一瞬间,她仿佛自己和周遭这一切脱离了,像是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看到的都是陌生的场景和新的规则、连语言和欢笑都是陌生的。每个人都显露出了截然不同的面目,让她反感、恐惧、犹如遇到了鬼怪。(我想象着此刻莉拉的形象是否像蒙克的《尖叫》一般)
“界限消失”——人和事物之间的界限忽然就消失了。人的身体结构被不明的东西打破了、形状和轮廓破碎,内里的物质在扩散流动,身体消失了。事物的规则模糊了、变化了,整个世界换了一个轨道去运转。
我大致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但无法想象背后会产生怎样的恐惧、以及当下的自己能否承受得住。听过一种说法:与其想要长生不老去看这个世界的变化,不如多去看看科幻的作品,体验一些可能的想象和体验。
想到一个不算很有关联的现象:自我的消失,称之为“无我”或许就更通俗一点吧。当做某一件事情,或处在某一个状态中,自己的精神、关注点都全然投放进入以后,那个短暂的瞬间,是感受不到“我”的存在的,又或者是整个世界都感受不到。还有“心流”的概念,有类似的意味,不过自己的概念还蛮模糊,还是要多多搜集信息、多做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