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烟花已经放完二天,又是十七了,从过年了到年过了,前后忙活了二十来天,在经历着这个过年过程中,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过一个好年呢?
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是不惑之年的人来说,过年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了,只是“年年岁岁年相似,岁岁年年人变老”!按道理来说应该非常习惯自然的过年了!话虽如此,其实不然。
特别我们这些在外生活的人,每到国庆后,亲友们见面或联络,就会有意无意提到过年啊回家啊之类的话;一到元旦就俱体到回家的时间了;腊月一到,同是外地的朋友们,就开始张罗着回家的采购清单,陆续往家赶了;尤其腊月二十左右,工厂学校放假,身边的朋友们也似乎被“年风”刮过,争先恐后往家赶,小年一到所剩无几。于是我们也紧锣密鼓地安排,迅速加入了返乡大军!
一路风尘,自不必说。因为一回到家看到亲人们那一张张久违的笑脸,所有的付出着得都是值得的。
然后就是从早到晚,穿梭于城乡之间,留连于酒桌之边,更有麻山扑海,歌厅茶楼,有时通宵达旦,忙得不亦乐乎!亲友会、同学会、乡党会,都得会会……吃的喝的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捧上,倾情而为。
春节变成了不上班的上班,几乎天天都如此,并且几乎天天还要加班!因为是盛情难却。很快到了初六七,和亲友依依昔别,挥挥手原路返还,各自回归自已的工作与生活。 总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你是否也和我一样,经历着差不多的过年呢?来来往往中,希望与失望交替,理想与现实纠缠,从毛头小伙到两鬓微霜,过年也就是尽兴而归,兴尽而还,年年如流水,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打工族,过年都成了“流年”,今年是去年的翻篇,去年是前年的翻篇,明年又将是今年的翻篇,有些怅然!
感慨流年如水,烟花易冷,感叹年货多了,年味淡了……过年成了一种行式,难道真只是一种人口迁涉行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能做点什么?
过年的目的之一是辞旧迎新,如何让辞旧迎新变得更有意义,而不是喧闹后的冷寂,聚拢后的失落!年年沙归沙,聚是一团沙,散是满盘沙。而是形聚神聚,或形散神也聚,做到聚沙成塔。
我们是否能做点什么?我们应该要做点什么?否则年真是白过了。借过年这个大团聚的时机,除了联络感情,吃吃喝喝外。通过血缘、朋友、区域、同事、校友等关系有效的组织联动起来,能解决好多好多问题。让回家过年不但是情感的归依,还能成为事业的阶梯。
通过我的观察回家过年,过好了年至少能解决这些问题!
一、解决男单女单的问题,我都帮人看了几场亲哩,喝了多少酒都记不清了。
二、招工与就业的问题,随着农民工一代二代三代当中不乏在外事业有成的人,过年亦可将亲友同乡的子弟带上,亲不亲,故乡人吧,满足相互需求。
三、解决信息对称问题,说一干道一万,不如见一面,这研究那研究,不如喝顿酒。
四、项目走出去,引进来的问题,这么多人来自全国,有各行各业的人,如果能有效对接激活,GDP上一二个点有问题吗。
五、优秀人才,企业难得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平江不乏企业不乏人才,在某些行业,如食品、建材方面全国知名,如果这些人一碰撞,搞出几个上市公司都很简单。
……
过年的红包很多,估计送出去的和收回来的相差无已。过年的红利更多,但是有几个人享受到了呢?
如何有效释放“过年"的红利呢?
进入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工俱的普及,基本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但信息对称了只是知道而已,关健是如何有效对接与落地,将信息转变成财富。因此需要组建沟通互动平台!
未来的社交经济将基于社交平台为主,中国人是天生的社会人,血缘亲戚关系,校友同学关系,同姓宗亲关系,区域同乡关系……天然的亲近亲切。借用互联网工俱,组建微信社群,公众号等,能对接相当多的资源,用好了群每个人都能在这上面获益。
线上线下需要融合,有了社群,从线上到线下更需要有体验,因此必须有场地,俗话说有个落屁股的地方,中国人永远是“屁股决定脑袋”。基于社群,购买一些临时或长久的场地,如集合大家的力量,众筹方式购买一些固定资产,一是保证了资产填值,二是有了落屁股的地方。
接下来线下活动是灵魂,活动怎样组织、引导、制造氛围,让每个参与者感到舒服。在群里能廷伸和孵化很多项目,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同时可以做好。能如此过年的意义大于行式,过年不但有红包更有红利!
另外当地政府如果有些有眼光的官员,或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有效引导或参与一些社群组织,对所在地的贡献将是巨大的,另外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年过好了,一切皆有可能。但烟花易冷,流年易逝,人生易老,年,过年,过好年,真正值得每个人思考。
愿您年年高升,岁岁平安!
平江人黄武辉
正月十七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