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一位80后美女微友在网易云音乐上推送一位老歌,留言情怀满满,正巧3年前我也推荐过同一首歌,今天借此机会重温一下。
* * * * *
话说那是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夜。江南水乡,苏州,此刻如梦境一般的静谧。城外枫桥边,一艘并不起眼的渔舟在江面上懒洋洋地飘着。
在那算不上宽敞的船舱里,正枯坐着一位年青人。只见他一动不动,两眼空洞地看着前方。夜已深,整座姑苏城都入睡了,只有这位年青人还独自醒着。
以膝为枕托着下巴,双手环扣抱着小腿。他就这样几乎蜷缩地枯坐着,浑然不觉夜之深沉。
他叫张继,刚在京师参加完科考,中了进士却在铨选时落榜(“铨选”:唐朝至清朝之“干部”选拔制度,类似于今日公务员考试之面试。个中猫腻,中国特色,不足为外人道也)。本欲“售与帝王家”的一身才学,连同那直遏云霄的万丈豪情,就如此刻船畔那水面飘零的落叶,不知终将归依何处?!
倍感失落的他,决定到美丽的江南水乡来散散心。到了江南他才发现,失落与惆怅并非那么容易排解。相反,江南水乡的美丽与多情,将他的落魄衬托得更加的触目惊心,更加的不堪回首。
今夜注定又将无眠____从长安到江南,一路走来,记不清这已是多少个不眠之夜了。他站起身,缓缓走出乌篷,负手站立船头,环顾四野茫茫。月色迷离,寒鸦栖枝;天霜水冷,渔火零星;风拂江枫,红叶飒飒。
已是夜半时分,“哐!哐!”突然间,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破空而至,余音缭绕,经久不绝。渔船两侧的江水仿佛感受到钟声的激荡,在朦胧的月光下泛起微微的清波。霎那间,凄清、惆怅、甚至还有些许感动____诸般思绪一齐涌来,情不自禁,遂站在船头信口占诗一首: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想必他当时不会料到:当时光穿越一千多年后,他的这首落榜之歌____《枫桥夜泊》,竟然还在被人们反复吟诵和传唱。
------感谢这次伟大的失眠!时至今日,每年新年来临之夜,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尤以日本人居多)冒着凛冽的北风,在寒山寺外排队守候,只为亲耳聆听那穿越千年的夜半钟声。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千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这是1990年代初,广州,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心,一位名叫陈小奇的音乐人正在倍受煎熬。他写了一首歌,自己非常满意,但四处推介均无人搭理。当时的整个中国文化界,西风正烈,传统文化被撞击得阵阵趔趄。陈小奇作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出身的音乐人,深深地感受到传统文化渐趋边缘的痛苦,一腔古典情怀只有诉诸笔端。
但这首脱胎于《枫桥夜泊》的歌竟然四处招人白眼,有人嫌其半文不白,有人劝其将歌名改为《船票》,暗示“登旧船”蕴含“吃回头草”之暧昧意味,以期能迎合某种世俗胃口。对此,陈小奇不以为然。
92年某晚,他和几位朋友去歌厅K歌,发现邻座有位帅小伙歌唱得相当不错。陈对其声音非常欣赏,上前询问,得知其为广州一歌厅歌手,遂邀其第二天到录音棚试唱自己那首无人搭理的歌。
接下来发生的事既出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那首歌电台打榜,连续39周高居榜首,那位演唱的歌手一举成名,并携此歌参加了93年的央视春晚。
春晚第二天,全国大街小巷里都在回荡着这首歌的旋律------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略显忧郁但并不颓唐、虽然怀旧但绝不暧昧。
这首古韵十足的歌就是《涛声依旧》:中国唱片业走向成熟的里程 碑,中国现代流行歌曲第一次高峰的扛鼎之作。
那位藉此歌一举成名的歌手,他的名字叫毛宁。”
当我打开微信看到老师发的新文章时,人已踏在了苏州城的地铁往木渎方向驶去的路上。
此次出行与所有的往常一样,不是为了调节生活的旅行,都是为了办事去到一个已知而未曾到过的地方。
阅读完老师的文章不知为何心里一下释放了某种压抑着的思绪...心里竟舒畅了许多。
字里行间我脑补起了江南的烟雨蒙蒙、小桥流水人家,捎上一壶酒坐上船夫的船儿,听着江南小调前去友人家喝它个痛快...
也忆起了小时候父亲常哼唱的旋律里也有这首《涛声依旧》,儿时也不懂得喜欢与否,这首歌就这样在我心里有了一个位置。在老师的深度解析中我对这首歌的爱意更加深切了。
来苏州前计划是办完事就回赶的,没有过一丝想法要在中国这文化底蕴历史如此深厚的苏州城看一眼溜达一下之意。
那寒山寺,那枫桥,那夜半的钟声,那诗人还在那呢...有酒、有歌、有明月,岂能不去赴这千年之约...
没有犹豫,当老师的文字与我的思想碰在一起时,躯体也正好在那古老的苏州城,我去了,办完事已是下午五点多,下楼挥手与工作人员告别后我坐上城市轨道车前去火车站觅食去了。完事打开百度地图直接定位寒山寺,不远,刚好4、5公里,我决定在这个夜晚步行至寒山寺,一路去感受这座城...
一路与好友分享我所见的苏州,夜里九点多方才到达寒山寺。
此时的寒门已上,白天人定是许多,我趁这月夜无人,决定好好看看这寂静的寒山寺,便从旁漫步围寺而绕。当直走到底见一木兰门已锁,往里瞅了瞅,看不清楚太多东西,右旁之前的售票处贴着告示“景区施工不得进入,为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第二天方知里面就是传说中的枫桥)
此路不通我见左边还有一小道还能通行便前去了。这是一条卖东西的商业道,最后一家也正在关门准备歇息了。
穿过小道我竟来到了寒山寺大门,顿时心里那个激动呀…
虽然进不去,好歹也能独处的看着它,那么安静就好。
转身我去向了不远处的河边,看着它,能感受到一种踏实的温柔,河上有座古桥,也不知它的故事,我上去与他打了个招呼,也感知到了他的存在…顿时有种想留下的感觉,想跟远方的朋友喝上一杯,聊上一宿,也能感应到他也在等一友人的到来。
在桥上我在想、在看、在听、这钟声是从寺里的哪个位置传出去的,那船客是否听见钟声便忆起了心里的往事,撞出了他的困惑他的迷茫,同时也撞出了他的向往。
我在呢,我在呢,我远方的朋友你听见了吗?今夜我来到了那钟声响起的地方,千年前你听的钟声我也想听一听,听一听钟声里的故事...而你是否还在...
呆了好一会,此地无酒貌似有酒也不易喝酒,毕竟是佛门之地,我便离去了,内心却还是想听听远方的声音。
找了落脚之处洗洗便睡了。那一夜竟奇了怪,好似在梦里听见了钟声,我极力的让自己醒过来确定是梦还是现实,但我感觉到迷糊中醒过来的自己也听见了钟声,钟声告诉我的故事我却在挣扎中忘了,只记得当时的自己没能好好享受钟声的意思,却把宝贵的感知给了争执是梦境还是现实。
2019年8月22日凌晨记寒山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