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的一切痛苦皆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这是王小波的一句话,我不记得从哪里看来的了,庆幸我也有那样的痛苦,倒推回去是否可以证明我作为人的特性是存在的。
02
晚上在家翻汪曾祺的散文,之前没有看过他的书籍,不知怎么就想起来要看他的书来,翻到一篇写一个扬州人和一个南京人在昆明开面馆的故事,那家面馆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中有一个细节写到的是扬州人招呼客人,那抹布骗人似的擦下桌子,可能曾经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吧,但是却想不到“骗人似的”这么形象的表达,我想一个作家的个人阅历是很重要的吧,甚至比他的看过的所有书的总和还要重要。就像我们看电影吧,有些人可以写出长篇的影评来,这些需要电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和观众产生共鸣的可以称之为好电影的一个因素。
03
看到有人提起,觉得名字不错,也翻出来看,一部老电影了,《游园惊梦》,被里面的昆曲镇住了,我想这是我意外的收获,剧情相对于一些科幻片来说是有的,但可能是这种题材的不多吧,女演员时而反串女同,时而一袭长袍温文尔雅地出现在讲台上,对于思维跳跃的我来说,也是接受不了的。看到一半冷不丁出来一位香港吴姓演员,颜值那么高也就花瓶了一把,为什么感觉颜值高的男星都演不好戏呢,(当然不包括那些经得起时间的男明星,比如周,比如陈)估计时间都花在照镜子上了吧。我不知道故事最终会怎样,那种刻意而为之的秃废和无奈让人觉得可笑,不知道是替导演惋惜,还是可惜了那些今天已经很火的明星。
04
看完片子,翻出百科里的一些介绍,倒也是获过几个奖,说到这里还是要提一下里面的一位日本女演员,她演艺的优雅和高贵还是很到位的,配音不知是不是加了特效,空灵的很。记得有一个她吃饭时放筷子的细节,就像服侍她的佣人说的那样“夫人,您真高贵”。的确,有些人仅仅只是很富有罢了,高贵则至少需要三代人。散文里那个扬州人和南京人刚开始是痛苦的吧,后来他们在大街上搭了一个好像明天就会拆掉的棚子来卖面条,作者最后一次去昆明的时候,扬州人的妻子貌似已不是扬州人的了,她脸上的脂粉也落了,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作者吸了一口猪肝面也就没再想下去。
05
从一个阅历单薄的观众角度出发,电影里的那两个女主应该也是痛苦的吧,还好在她们的故事发生之前,有了一个孩子,孩子可真是治愈系啊,是一切一切的美好。写到这里,怎么突然发现散文里的故事和电影很相似呢,明明是发生在相距遥远的时空啊,可能真的是因为历史相似,人性相似吧。
06
生活可不就要有眼前的苟且嘛,所谓的诗,只不过是远方的苟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