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最近心情不太好,因为初一分班好像分到了普通班,小学时的优越感一下子没有了。语文老师近日又生病,其他班的语文老师来带他们上课,两个老师的授课风格可能不太一样,多少也受到一些影响。孩子情绪很低落,有些迷茫,在我们成人看来这是些很简单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就是问题,我们成人还报怨他们怎么就想不明白,可他们是真的想不明白的。家长希望我们不留痕迹的正确引导一下孩子。
首先,这位家长很值得称赞,可以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只言片语中察觉到孩子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只有家校联动我们才能更好的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也有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孩子的心理引导,只一味地关注成绩,成绩也是在关键时刻,比如期末考试,关注一下而已,关注的方式也是简单粗暴的。学习的结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你发现落后的时候,就是问题暴露的时候。优秀合格的家长总是能防患于未然。
其次,对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有人理解他们单纯可笑的思想,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需要有人给出见解供他们参考,这种见解不是一味否定孩子,一味否定孩子只会让他们噤声,慢慢成为与家长零沟通的孩子。那他们从哪里得到这种理解和见解呢?大部分来自同龄人那里,也有一部分来自网络。所以,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既像朋友又能给予他们人生指导的良师。可大多数普通的班主任只是管理,大多数的老师只是任课。
我们现在所教授的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学生。我们教授的知识点他们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权威。所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就至关重要。现在我开始思考,对于这位学生的困惑,我该如何在下次课时在讲授一些知识点时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给予他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