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被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理我?”问的人理所当然,被问的人莫名其妙。
真相只有一个“因为你没有价值”,至少对于那个被问的个体而言,提问者当下或者看的见的未来是没有价值的。
关于价值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最物质的金钱价值,衍生出来的资源,人脉,圈层等等
比较抽象的,情绪,情感,理想或希望哪怕是陪伴……
是这样吗?真的是这样吗?
人类幼崽出生之时的基本需求是“关注”“认同”“安全感”,提问者之所以会问出“为什么不理我”也是因为这几个内在需求在驱动,只是很多人常常会把这几个需求,包装幻化,理解成“爱”,进而得出一个结论“你不爱我”,这种模式在亲子关系和情侣关系中尤为明显,朋友,较亲密的同事关系中也时而遇出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的“儿童状态”即是如此,人在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瞬间会走入到那个“儿童状态”,不安,焦虑,渴望认同,而一个自我掌控能力弱的成年人的外化表现可能是沮丧,愤怒,甚至是抑郁。
情绪,不快乐的根源就是追着别人不看自己。
人家不爱你还需要理由吗?人家凭什么要爱你?爱了你又能怎样?
多少人以爱之名,不过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爱是什么?这是另一个课题,我们不讨论
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期待?
你是怎么做的?又该怎么做?
为什么人家不理你,而你却对人家抱有期待?
《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的答案,因为价值,价值的不平等导致了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妥协。
你看中了对方的什么价值?对方真的能给你想要的价值吗?如果他给不了呢?(还会爱吗)
你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价值?是对方真正想要的吗?如果你给不了呢?(还爱吗?)
回答清楚这几个问题,大概就能解决“为什么不理我”这个问题,只不过,延展而来的我们需要思辨
价值、需求、爱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