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吃饭时,食到番薯叶,尚觉爽口,突然有一人来一句:其实在我们老家,番薯叶都是用来喂猪的,人是不吃的……
顿时感觉自己是不是塞了一嘴猪食,再去夹菜的手有些局促,是该去夹呢还是不去呢?脑海中涌现出一群猪抢番薯叶的画面,顿时改变了夹菜的方向。
可能有人会说,你太在乎别人的态度了,想吃就去夹嘛。别顾虑别人的眼光,这个确实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毕竟人家的发表还在前几分钟,在座的各位都听得清楚明白。
当然发言的这位也不是什么坏心思,纯属表达内心想法,也没有说讽刺谁的意思,可是听得人莫名就如鲠在喉,吞吐不是。
这就是牵扯到说话的艺术了,要注意场合,有些话你在不同的场合说就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开头那句番薯叶在老家喂猪的情况,要是不在饭桌上,尤其是有人在吃这类食物时提起,那么影响也不大。
可以说是表达一种文化,地域区别带来的不同文化,大家你说说你这的文化,我聊聊我们那的习俗,也不算是突兀,关键是场合。
比如,你看中一款裙子, 可能颜色不那么亮,正好是墨绿色,你正准备买时,你朋友来了句:我那天看到有人正穿了这个颜色,一下子老10岁。是不是瞬间就不想买这个裙子了,当然内心特别强大的菇凉除外。
如果真的不是站在提建议的角度上,也许你朋友并不是不想让你买的意思,恰巧,相同的颜色让她情景重现,于是就脱口而出,纯粹表达一下她的想法,就是看到这个墨绿色裙子的记忆表达而已。
她说的这个并不是针对你,因为恰好你皮肤白啊。墨绿色是很暗的色,如果是皮肤发黑或发黄的人穿就会显得老气,可是皮肤白的人就会很衬了;再有,你有恰巧有一条雪白的丝巾,白色加墨绿也会使你整个人显得不俗。
回到一开始说的饭桌场景,如果在吃饭的时候你闺蜜和你说她看到一个人穿着墨绿色的衣服显老气,你吃你的番薯叶,也不觉得有什么,因为不相干。
再比如,你陪你闺蜜逛街买衣服时,你告诉她说在你老家番薯叶是喂猪的,相信她肯定不会觉得你说的话唐突了她,说不定还会觉得新奇,继而追问你更多的细节,交流地域文化差别。
所以在饭桌上要想不得罪人,可以在出口之前先自我判别一下这句话是否与当前的饭菜或到场的人相关?而相关的点事否是粗俗的,甚至会引人难堪?
如果你有那个能力,可以将粗俗的话题用相反的表达方式表达,那大可以不必听小麦在这里的劝诫;可是如果你和小麦一样是普通的俗人,那么咱们还是避开着点好,毕竟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冷场甚至是遭人反感,而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何苦给自己找堵。
So, 咱们还是继续且学且进步,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