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我们闯入一个新领域了,我们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会感到非常的紧张、焦虑。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有很多书在教我们,如何平息焦虑。
但是,作者却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
他说,不要去否认焦虑,或者是跟焦虑做对抗,要学会利用焦虑。
如果你向自己提问,你现在感到舒适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就有问题了。
因为感到舒适意味着,你没有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你的才能被浪费了。
不适感,才是推动个人成长的关键要素。
它跟我们当下流行的,所谓松弛感、掌控感等观点是相反的。
也有研究者做实验发现,参与者在参加了一系列的不舒适活动之后,比如说跟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打交道,尝试一些自己不擅长的运动,对个人成长的评价最高。
也就说,你想要成长,就要忍受不舒适。
感到焦虑,就对了。
这证明你正在突破舒适圈。
当作者在橄榄球队任职的时候,他发现那些有名的教练训练球员,都会用一些极端的压力去逼着他们走出舒适圈。
比如说,他们会要求球员去跳芭蕾,以及他们会找一些重金属音乐来轰炸场地,让球员们在打球时听不到彼此的声音,进入一种混乱状态。
他高中辍学后,到一个国会议员的办公室打杂。
那个时候,他每一天都很焦虑,觉得自己学历又低,什么都不懂,特别害怕别人发现他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正是这种焦虑促使他,竭尽所能地去增加自己的价值。
有一次,主管要求用电脑进行一些邮件的合并工作,做出几百个个性化的信件,打印出来发放给议员的支持者。
这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也要求熟练使用电脑。
当时,作者只有17岁,从来没有摸过电脑,但是他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工作。
好几天的晚上,在大家都离开办公室了之后,他就开始研究怎么用电脑。
在截止日的早晨,他终于把工作做完了,在办公室的角落睡着了。
他的举动给领导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这一批实习生在项目结束后都被解雇了,只有他被留了下来。
到26岁的时候,作者成为纽约市最年轻的市长新闻秘书。
在作者成为投资人之后,有一次,他看到了哈佛大学在社会上招募讲师的机会。
他特别想争取,但是又感觉到非常的不自信。
但是,作者没有放弃,反而是利用自己的焦虑来迫使自己拼尽全力地去准备。
他先是去调研了哈佛大学商学院同学们的需求。
掌握了需求之后,他把自己家布置成了一个模拟的教室,搬进去一块黑板,还买了书法练习册改善自己的笔迹。
为了改善弯腰驼背的习惯,他还买了一个姿势矫正器。
甚至,他为了在讲堂上有个好形象,减重50斤。
就这样,为这次讲课,准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他的课堂表现,可想而知是非常好的。
下课之后,有个学生塞给他一张便条,上面写的是,这是他在哈佛商学院上过的最震撼的课程。
非常激动,把这个纸条装裱了起来。
他从很小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各方面条件不够好,所以一直在跟焦虑作斗争。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次次的焦虑,带给他的都是优势,让他更加充分地做准备,注重细节,最终表现得超越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