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大都市,光鲜靓丽的上班族,画精致的妆容,着整齐的衣裳,匆匆的脚步,有人为梦想,有人为生存。更多人是为生存,为更好的生存。他(她)们光鲜的背后,有时候藏着你想不到的辛酸。
一个月2000~3000块钱的工资,租住城中村最简陋的房子,房租逼近1000。租房里空调整天滴水,一片脏兮兮,厨房和卫生间是一起的。空间狭小,厨房刚好能挤进一个人。地板是旧的,房间依旧是小。整个空间是压抑。工作虽然避开了早晚高峰,但每一天下班时间是晚上12点。这是一个刚从专科毕业工作的同学亲口告诉我的。我根本想不到,她会去住城中村,一个漂漂亮亮的女孩子,平日里不像能吃苦头的。
说起这段经历,她云淡风轻。上班很辛苦,回到住的地方,顶多只能算是有个去处,下雨淋不着,太阳晒不到,总算有个可以住的地方。原来这就是城中村,原来打工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简单。
17年高考结束的暑假,我曾去妈妈工作的地方住过一段日子。从小到大,我都不知道妈妈做什么工,住什么样的地方。我想象不到,他们也从未提及。17年,算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出省,一个人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到爸爸妈妈曾经工作的地方。
他们租的房子,相当于别人的一个停车库,闲置了,就改造成出租屋。门是那种商铺式的可升降的铁皮门。我当时就是对这个门特别不满意,一开门,里面什么东西都能看得见。所以妈妈常常是把门升到一半,刚好可以进人。出租房空间不算小,摆了两张床,像学生宿舍式的上下铺,有一个柜子,一张圆桌。卫生间小点,跟里面的房间隔开。没有独立厨房,做饭就在住的房间。房间靠窗的位置,一个小小的橱柜可以用来装碗筷,橱柜上边则放着电饭锅,炒菜锅。那面墙被油烟熏得乌黑。
然而妈妈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样的房子已经算是好的了,空间还大。言外之意,他们之前住过比这更糟糕的房子。
从小到大我就知道,他们在外务工不易,我从来也都懂事。在我的记忆里,我就没有过叛逆期。小的时候,就算成绩不好,也是勤奋乖巧的。但,这一次,是我真真切切体会那种辛酸。我看着心疼,而他们却习以为常。
也是从那一刻才知道,他们就算再辛苦,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读书的原因。因为他们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并且吃了一辈子。
现在呢,我那位读专科的同学,打算继续读书,升本科了。因为他们发现,当自己想不那么辛苦,回到小地方报公务员时,因为学历达不到,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什么都要拼。现在,如果还有人用少数的例子试图说服我读书无用,那我一定是百万个不赞同,连争辩都不值得!有条件的,就应该多读书,有时候,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