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
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考量我们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完善我们的思考。
1.1信念和断言
(1)信念就是你所相信的,是命题。《批判性思维》一书中,”信念“与”判断“和”观点“不做区分;
(2)断言可以表达信念之外的东西,但就《批判性思维》一书来说,断言主要用于表达信念;
1.1.1客观断言和主观断言
客观断言:真假不依赖与思考者的认知。例如:火星上有生命。
主观断言:真假依赖于思考者的认知。例如:奥巴马是个很帅气的总统。
1.1.2事实与观点
一般来说:
事实:真是的客观断言。关于事实的断言,是一种客观断言。说一个断言是“关于事实的”,不是指它是真的,而是指它的真假不依赖于思考者对它的认知。
观点:主观断言。
1.1.3道德主观主义
所有的道德观点都是主观的,不同的道德观点都有其难以区分高下的正确性。道德主观主义是这样一种观念:在谈论事务的道德属性时,所有的断言就纯粹是主观的。哈姆雷特的:“世界本无好坏,人类加以区分了而已”这句话是对道德主观主义最好的诠释。
1.2论题
讨论论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区分论题的类型:主观论题还是客观论题。
如果要让自己或者他人认真思考某个问题,要让批判性思维者认真对待某个问题,就必须认真考虑影响问题答案的所有因素。
1.3论证
论证由前提和结论构成,前提为结论提供理由,结论是被前提所支持的断言。前提越令人信服,结论越有说服力。
(1)前提:为另一个断言提供理由的陈述;论证的前提是要给出持特定立场的理由。
(2)结论:被前提支持的断言;论证的结论是在表明对论题所持的立场。
例子:
前提:我爱拉拉这只小狗,我能够照料它,我找不到任何拒绝领养它的理由。
结论:所以,我应该领养拉拉。
这个例子中,如果你能证明“你爱拉拉,你能够照料它”这个前提。那么,你的结论也会更有说服力。
1.4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扭曲着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干扰我们清晰、精确、客观思考的能力。
在判断某人提出的观点时,我们更倾向于“我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而不是“这个观点是否符合逻辑”。举个例子:
所有的狗都是动物;
德国牧羊犬是动物;
因此,德国牧羊犬是狗。
这个论证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论证的逻辑是明显错误的(德国牧羊犬换成猫试试,你也可以得出猫是狗的结论)如果你第一次没有发现这个逻辑上的谬误,很大可能是因为这个论证的结论在主观上是正确的。下面简单的对信念偏差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