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批判性思维,我觉得这本书的知识点有点多,有些也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在读了一大半之后决定重新再读一篇,并且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摘抄一下重点,这算是这个系列的开篇之作了。
如果我们不是随性所欲地敷衍了事,而是对自己的论证展开反思并不断完善,我们就能生产出较好的思维产品
把这句话放在第一位,也是觉得这句话确实可以初步的解释一下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然而,面对这句我,我也要发挥一下批判性思维。“对自己的论证展开反思并不断完善,我们就能生产出较好的思维产品”,这句话的前提我觉得是首先拥有足够的知识,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广度很重要,否则,即使不断论证,自己各方面的水平本来就不够,论证出来的结果并不一定会是‘好的思维产品‘,反而有缺陷。所以,我的想法,先读书,多读书,在自己知识的水平达到一定境界之后,批判性思维也许才可以发挥它真正的效用,这就是所谓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
术语部分:
1. 客观断言 & 主观断言
客观断言就是在陈述一个事(所谓的断言),在表达一个观点【本来是想说陈述一个事实,但是怕大家难以理解】。但是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不取决于思考者或者陈述者的意愿,而是取决于事实真相。
主观断言也是在陈述一个事(所谓的断言),在表达一个观点。但是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思考这个问题的思考者的想法。
下面的这个是部分原文的摘抄,不知道我在先用我自己的想法解释了一遍以后可以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客观断言的特征是:它的真或假不依赖于思考着认为它是真还是假。
举个书中的例子:俄勒冈州的波特兰离北极比赤道近。
这个就是一个客观断言,它在表述一个观点(事实),然而这个观点(事实)的是假(错)的,所以这是一个假的客观断言。
主观断言的特征是:主观断言的真假依赖于人们认为它为真还是为假。
举个例子: 作者很帅!!
这个就是一个主观断言,因为我在面对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会觉得正确,我觉得自己帅,但是当“你”看到我的时候,面对这个观点就会认为是错的,因为“你"就不觉得我帅。
【看到这里我自己似乎又有了一个解释,临时想到的。一个陈述是客观断言还是主观断言,取决于是否具有唯一的标准去判断。】
2. 论题:论题分为主观论题和客观论题(在这本书里,论题就是指问题)
客观论题:答案的正确性不依赖思考者怎么想
主观论题:答案的结果取决于思考者的主观看法。
区别还是上面提到的,标准是否具有统一性
当我们为接受一个断言给出理由的时候就是在做论证。论证有“前提”和“结论”构成。前提是断言提供理由的陈述,被前提支持的断言就是论证的结论。
(之前在写论文的时候其实对于这个论证不是很清楚,所以有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会很模糊,通过这个自己可以很好的明白论证所需的要素是什么,因此在以后论文的时候认真看一下自己的一些结构部分)
对于任何论证而言,论证的结论是在表明对论题所持有的立场,而论证的前提则是要给出吃特定立场的理由。一个推理的质量,取决于为得出结论而提供了多少支持的前提。在随后的章节中我们将具体地学习评价推理的基本规则,目前我们仅指出对于批判性思维而言最重要的两点。
第一,可以支持结论的前提必须是真的;
第二,可以支持结论的前提必须是和结论相关的,而且必须是和结论的“真”相关的。有时候我们把这些要求表达为:前提必须是令人信服的。
接下来段话,我想单独的提醒一下,尽管说都是直接从书上摘抄的,但是不得不说,这个部分更表现出了 “批判性思维” 的本质。
前提:我爱小培利格利特,我能够照料他吗我找不到任何拒绝接受他的理由。
结论:所以,我应该领养培利格利特。
佳美所给出的前提中有一个特别值得我们考量:“我能够照料它”。这个前提与其结论相关,但是,它的确为真吗?佳美真的有时间训练培利格利特吗?他有没有训练培利格利特的场所?如果她去旅行,培利格利特怎么办?每年夏天,佳美住在父母家时,培利格利特怎么办?
佳美当初思考得越仔细,她重新考虑自己所做的推理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当然,只有当它真正考试重新考虑自己的思维的时候,她才能知道她当初的思维中哪些需要重新思考。批判性思维与写论文非常相似:写论文的时候,你总是先完成初稿。然后,为了尽可能完善你的论文,你会不断修改,提高。批判性思维也是这样,为了让你的思维尽可能正确,需要你多次检视当初的思考。或许存在这样的人,他的未经检视的原初推理就是正确的。遗憾的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那些推理能力并非完美无缺的人,更有可能高估自己的推理能力。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论题,只有需要通过论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才是论题。
我们在接受消息的时候,会本能的受到“经验”,或者以前的经历所带给我们的影响。
3. 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
在判断某人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我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而非 “此观点是否合乎逻辑”。
通过结论的可信度来判断一个推论的正确与否被称作信念偏差。我的理解是,在结论知道之后,我们会形成一些定势思维,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于这个结论的判断。
错误共识效应(错误公式效应指人们的默认自己和周围人的观点与整个社会的观点一致的倾向)有联系。另外一个扭曲的认知是所谓的从众效应。
消极偏见:人们相信消极信息多于积极信息的倾向。在经济学中有着消极偏见的一个推论,它讲到人们往往更愿意避免损失而不是积累收入,即损失规避。因为我有投资股票,所以对于这个有比较深的理解。
圈内偏见
认为只有自己才会被意外和现实所制约而外人不会的倾向叫做基本归因错误。
另一种潜在的心理和认知干扰源来自过度自信效应。它是一种自我欺骗偏见的一种,并可以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下起作用。当人们预估他对某事判断正确的概率时,预测值通常都会比实际值要高—至少在问题很难或者在所面临的是不熟悉的领域时。与过度自信效应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高于平均水平的错觉。
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考,特别地,批判性思维是针对你自己或者他人就特定情形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进行评估。
其实本章的内容乍看会比较难以理解,然后告诉了我们一些惯性思维。通过本章的内容我觉得其实可以对一些思维定势有了解,然后会有设防的心理,进而让自己进一步深入思考人家说话的对错。
【这部系列的初步打算先从原文摘抄,我觉得有必要让不熟悉,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的人先通过原文了解一下,等这本书“抄”完以后会写一篇自我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