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公众号运营以来第九篇原创,每周不定期不定内容任性更新,不见不散。
前几天很久没联系的一个原来做传统餐饮行业的朋友,微信上跑过来问我,怎么看新三板,好像大趋势很明显啊,创业板估值50+,新三板估值20+,中间是不是有很多套利机会啊?
我回了一句,你真的这么认为的么,还是拿数据说话吧。
截至2016年12月30日,新三板共有10163家挂牌公司,较2015年末的5129家增长了几乎一倍,这速度比ipo的增速还要厉害的多啊,和我对话的朋友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可见16年有多少公司为了所谓的估值提升,为了讲故事在资本市场得到溢价而“赴汤蹈火”,相关的FA(financial advisor)在地面给多少家中小企业主做了多少的财商培训教育工作啊,由此可见,这个大势还是很明显的,确实没说错。
不过其实也不能怪这些公司及老板,这也说明了国内中小企业老板普遍对资本市场的认知程度较低,以为都是圈钱让二级市场买单的地方,以为都是可以随意融资的地方,你说实体经济不好整,资本市场当然是一个新的诱惑新的机会,所以也有了那些FA的机会。
市场很有意思,当年ipo被按住减速的时候,新三板孕育而生,作为转板的希望后,大家蜂拥而至,后来实在人太多了,为了分离管理又搞了创新层和基础层,预留出5%的创新层给市场以希望,而真正能从新三板到主板上市的,反而是那些看懂了趋势后重新排队的公司。
16到17年,金融去杠杆的刀锋杀向两个方向,一是债券泡沫,二是一二级市场联动的“资本游戏”对接的各种复杂的配资交易结构。过去青青的苹草哪最肥美,哪就是杠杠的栖身之所。
所谓盈亏同源,哪种模式最肥美,也距离哪种模式被消亡不远了。 去年一个是新三板的增速,一个是再融资定增的增速,将在今年遭遇相当大的压力。相信到时候又是一堆的新闻报道,充满各种“估值倒挂”、“流血上市”等字眼,为了能够A股上市付出足够多的流动性折价。
当然我相信新三板里也一定有优质的好公司,比如我一直很喜欢的开心麻花,那真的是用心在打磨产品,不过它也宣布启动IPO排队进程了。
所以我不看好的并非新三板,不看好的是创始团队面对资本市场浮躁状态下的迷失。
大家也可以出门左转,看看公众号隔壁的那篇论天使投资儿科o2o门诊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回复关键字“医疗”),虽然二级市场分析出身,有的时候我很少去思考估值,而是静下心来,回归到商业和生意的本质,只有互补的团队、厚积薄发的赛道、高效的执行力、有序的生态模式才能形成了一个闭环正反馈,才能孵化出具有初步现金流的小生态,然后逐步一点点生根发芽成长。
所谓天使轮看团队,A轮看产品,B轮看数据,D轮看竞争格局,F轮看退出机制。在不同的阶段,思考不同的内容,保持相同的初心。
扯回初心和本质,我还想说一个词,就是定见。其实到了一定年岁,观察一个人是否优秀,不管是他在创业、投资还是职场的状态,不是看一个人经常换花样说啥,只要看他是否有目标感,并且在规划的目标中专注前行,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热词“匠人精神”的意思吧,因为大多数人的思维带宽总是在处理当下的需求,迷失在每个阶段人群最多的热点,而缺乏长远有效的思考,对自己能力圈的理解以及较慢的反馈,这个心智模式短期看不出差距,时间拉长五年就很可怕了。
最近和不少人交流,都感觉到了这方面的困惑,这个话题太大,有时间慢慢和大家扯,总结一句话,在这个时代,最高效的成长模式,找一个专注的方向,投资自己并且找一帮这样的人群一起学习,这也是最高效的社交模式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