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是才读了高中同学,一个历史学在读,我都不记得是研究生亦或是博士的文章,便有了今天写一点东西的欲望。
那篇文章似乎有点长,讲的精卫填海的故事,但是实在是思想变得越发零碎不成体系了,所以也没有详细读完的想法,草草浏览完毕。
唯独引起感触或者思考的,是经过了多年,他的文字风格是一贯且连续的,并且读到这个文字我似乎能窥探出他当时的心境,这并不是能力,而是从现在的文字想起了以前的他,这是不是也算是他在经历多年后保持初心呢,我无从得知,也不求甚解了。
但是反观于我,每年写的文字也许并不比他作为一个青年学者要少,可是文风却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八股之风见长。也许论实用文体,我能写的更收放自如一些吧,可是这些八股文章又有许多是自己真实所想呢,文字若是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已经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情绪,那写作对于自身的思索意义何在呢。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自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变得更功利,这是否是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呢。一个是治学,一个是工作需要致用,文风的差异或者受环境影响而带来的变化,终究是否是因为个人的思索在如何洞明,实际也不过是对周围客观事物的反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