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小儿子上学,走到学校门口时,儿子突然说:妈妈,口风琴忘带了!
今天周一,上午儿子有口风琴课。之前,周日晚上我会提前将口风琴放在儿子的书包旁,忘记带的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次我也忘的一干二净。
我问儿子:那怎么办呀?
儿子说:妈妈,你回去帮我拿吧,拿回来放在门岗,我下课了去拿。
我犹豫了一下,我说:妈妈如果回去拿,再送过来,妈妈上班就更迟了。
儿子带着祈求的语气说:妈妈,你就帮我拿一下吧,老师说今天必须得带。
我想借此机会让儿子自己承担忘带的后果,培养他的责任意识,所以我拒绝了儿子:对不起儿子,妈妈不能回去帮你拿,妈妈单位还有事。
儿子很失望地进了校门,一步三回头,眼神里满是期待。
返回的路上,我开始纠结:到底要不要给儿子送口风琴?送,儿子可能以后还会出现忘记带让我送的情况,对自己的事情依旧没有责任意识;不送,口风琴是私人吹弹乐器,无法和同学共用,上课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学,儿子怎么办?之前好像听儿子说过他们最近在练习曲子准备参加表演,就目前课程的重要性来说,我决定给儿子送,避免影响儿子练习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
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我立即折返家中帮儿子取回口风琴放在了学校门岗,并给班主任私信留言麻烦老师提醒儿子去取。尽管我上班更迟了一些,但想到儿子拿到口风琴的那一刻,我想儿子应该是出乎意料但也是满心欢喜的,因为妈妈在关键的时刻,选择了支持他。
觉察:
1、学校门口当儿子突然说:妈妈,口风琴忘带了时,我没有批评责备儿子:你咋这么不操心,你不知道今天有口风琴课呀?没有带,人家上课你看着就行了!今天我做到了情绪稳定,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儿子的请求。
现在想想,我拒绝儿子的时候太直接了当了,可以优化一下语言:儿子,妈妈知道你今天很需要口风琴,但如果妈妈现在回去拿再给你送回来,就会耽误工作,现在咱俩想想以后再出现类似事情怎么避免忘记吧。这样既承认了儿子的需求,也可以提升他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儿子忘带,不光是儿子的责任,我也有责任,因为在这一方面我没有提前帮助儿子建立规则意识,自己包揽习惯了,没有给儿子锻炼的机会,我忘了,儿子就忘了是正常现象。没有教过他就想让他有责任意识,这是不合理的期待,不要为没有教过孩子的事情而责怪孩子。
3.遇事不再一根筋,要多维度综合考虑,帮助儿子建立规则意识的同时,也要切合当下的实际,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给予适当的支持,避免影响儿子参与集体活动。
4.放学后与儿子复盘,一起制定预防措施建立规则,让他自己承担整理自己物品的任务,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再次遇到此类问题,要独自承担“忘记带”带来的后果。
5.遇事有了庆幸之心,这是好事儿呀!庆幸儿子学校门口我俩即将分开时想起“忘记带”了,让我有了觉察,和之后的一系列操作。每一个问题的发生,都是提升我和儿子的机会,都是培养我和儿子解决问题的机会,都是营造良好亲子关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