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八十岁生日。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不知该为母亲做些什么。大爱不言谢。唯有拙朴文字,记下些许生活中的点滴,算是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十九岁那年,应媒妁之言,仅见过父亲一次面,母亲就决定了嫁给比她看起来还弱小的父亲。我问母亲为什么会爽快同意了,在那样一个靠体力吃饭的农村。母亲说:你爸他读过书呢。语气里总透着自豪感。我爸读过三年私塾,知书达理,令没上过一天学的母亲崇拜不已。婚后,作为妻子侍候父亲是母亲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父亲虽不是身强体壮,出工种田种自留地却是一把好手,还肩负着整个村子的会计工作,并且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因为父亲的勤劳能干和与人为善,在村里树立了威信和名望,村民有了委屈,有需要解决的纠纷,都乐于找父亲调解。记得小时候不是每日有人来家里找父亲聊家长里短,就是父亲在外为村事奔波,深夜才回。长年辛勤劳累的代价是父亲日复严重的哮喘和健康的下降。为给父亲治病,母亲四处求医问药,只要打听到偏方,就会想方设法弄来给父亲吃。父亲的生活起居到一日三餐,母亲都无微不至地予以照顾料,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母亲对父亲的爱是融化在日常生活中,流在血液里的,虽然她从未对父亲说出过一个爱字。前几年父亲去世,我们都担心母亲能否承受,但母亲表现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坚强:坚持自己住,每天麻利地洗衣做饭种菜,生活依旧。但是不多久的一天,母亲突然电话里告知我们她已受洗皈依了基督教。这可让我们姊妹震惊不已:要知道母亲从她出生起耳濡目染的就是封建迷信。为了家人的幸福平安,消灾化难,母亲常常初一十五就要吃斋,过年过节必定敬神拜佛,一直到了她七十好几。而在父亲去世后一个月左右她宣称改变了一辈子的信仰!我们慢慢理解母亲:内心里父亲的地位谁也无法替代,失去父亲是她最大的痛,既然她信奉了一辈子的菩萨没有拯救好父亲,那就只有改变,在陌生的基督教里她找到了力量,得到了心灵的安慰。六年来,母亲一到周日就要去教堂,提袋里装着本厚厚的圣经。做礼拜时要读圣经,唱赞美诗,尽管一字不识,听不懂普通话,但母亲坚信人在心在一定能让上帝感受到她的虔诚。近年母亲渐渐没像以前那么早起了,但只要是礼拜日,也不用闹钟,她必定是六点就起床,忙活完了,早早地去聚会地点等着,生怕错过了祷告时间。新的信仰支撑着她继续健康快乐地生活着。我们也懂得了母亲在子女面前保持的平静坚强和乐观,她是不想让子女担心她,不愿给子女任何负担,而她自己的痛自己来治愈。
对父亲,母亲爱得深沉质朴;对孩子,母亲的爱无私伟大。 靠种地就要养育好五个孩子,母亲吃过的苦可想而知。因为父母的勤劳能干,我们五兄妹从来没饿过肚子,生活得无忧无虑。母亲常常舍不得我们去做一点重活,告诫我们读好书就好,她自己再苦再累都扛下来。因为劳累和缺乏营养,母亲曾有心脏病和肾炎病,记忆中好几次被人用竹床抬着去了医院,可嗷嗷待哺的孩子和病弱的父亲,让母亲在鬼门关前又坚强地闯了回来。奇怪的是,这些疑难病症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竞奇迹般地都好了,那以后母亲几乎再也没进过医院。哪怕现在八十岁了,都没住过一天院。家里家外,种菜家务,照顾好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总要来替我们做这做那。我们子女也就是一直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到大,到中年。其中温暖难忘的细节太多太多,无以计数。上高中时无意中看到一位同学的日记,字里行间竟有我母亲对我们姊妹关怀的细节,并羡慕不已。那时我住校,因为家离校相对较近,至少一个星期就能回家,家住得远的可能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可即便如此,母亲还中间来送一次菜,而且经常变戏法似的送来整瓶鱼或者肉,在那个吃饱饭都困难的时代算是很奢侈了,难怪同学会羡慕了。只有我知道为了让我吃好,母亲是要怎样的省吃俭用。中学时还有一个瞬间深深地刻在脑海里。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们刚刚起床,也就六点来钟吧。我一边在教室走廊上洗脸,一边欣赏着漫天的雪花。雪大概前晚下了一夜,地上已铺满了厚厚的一层,天上还在不停地飘着,鹅毛大雪漫天铺地,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一切都静止了。可我突然发现一大团移动的雪,并在向我飘来。我正觉得惊奇,忽听到有人叫我。天哪,那团雪下站着个人,是我妈妈!我愣了下赶紧跑下去,发现妈妈其实打的是把黑伞,因为雪下的大,且长时间在雪地里走,雪覆盖在伞上,竟然把黑伞染成了白伞。妈妈手里拿着件带着温热的棉衣,而她自己的衣服已经汗湿了。原来因为下雪,母亲怕我冻着,竞然凌晨四点多就起床,深一脚,浅一脚,借着雪的白光,走了七八里地,来给我送衣服了……那是怎样一段艰难而又坚定的一段路。泪眼模糊中,只见母亲一把塞给我衣服和一瓶带着体温的菜,折转身又匆匆往家赶,家里还有一大堆家务活呢。
爱父亲爱孩子,母亲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只知道柴米油盐。母亲是识大体明大理的。先后有了我姊妹五个后,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母亲坚持送我们兄妹上学。我们家五姊妹全都上了高中,其中三个是大学生,在周围几个村也是少有的。在我高考失利的那两年,邻居都劝说母亲放弃送我上学,说女孩子还不如早点找个好人家嫁了,别白花钱了。母亲却节衣缩食,坚持省下钱送我去复读。做为农村妇女,母亲也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她常常慨叹不识字看不了书。看电影就成了她最期盼的了解外部世界的方式。那时候电影院很稀有,人们最大的精神娱乐就是电影队下乡放电影。母亲在照顾父亲养育五个子女,一大堆家务活,还有队里出工一天不落的情况下,只要哪里有露天电影,就要带着我们几个举着火把 ,走上几里甚至十几里远的山路,到了目的地席地而坐。有时候到得晚了没有空地方,就坐在幕布的反面,也看得津津有味。同行的队伍里通常就她一个中年妇女,领着一大群学生娃。母亲的思想是超前的。在那个还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农村人多持多子多福的观念,家里生了又生,我们班就曾有个女同学家里有十四个兄妹,每个家里四五个孩子是稀松平常的事。可母亲生完三个孩子后,就不想再生了,她去找土郎中,吃各种可避孕打胎的药。不知是有幸还是不幸,土郎中的药没有起作用,母亲又先后生下了姐姐和我两个孩子。后来在父亲嘴里听到这些,我和姐姐还很有些后怕,幸亏没留下后遗症,而且我们后面两个孩子甚至个头比前面三个还高,智力也没问题,还都考上了大学。也许冥冥之中是对母亲的善报吧。母亲五个孩子里最大的是男孩,其余四个都是女孩。在重男轻女的乡下,都以为是哥哥得到了更多的宠爱。可是在母亲眼里,手掌手背都是肉,每个孩子都是平等对待。如果说稍微有的话,也只会是更弱的那个会得到更多的照顾......
如今母亲八十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耳不背眼不花的,走起路来脚底生风,做事风风火火,我等后辈都要自愧不如。不识字的母亲活成了一部字典,值得子孙们代代学习传承。在此,许下给母亲的美好生日祝福:唯愿在您百岁时,让我牵您的手,走在夕阳里,看您依然笑靥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