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个上午,美美地吃完午饭,一看还不到下午上班的时间,不如刷个抖音、看个综艺吧——美哉!
结果到了下午上班,困神附体,即使一壶一茶一咖啡,整个人还是昏昏沉沉……
如果你也同我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么,是时候应该让自己“休息”一下了。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睡眠与生物钟学中心主任戴维·丁格思曾说:
“保持清醒就像背着一个书包,醒着的时间越长,背包就越沉重。
如果稍事休息,背上的负担将有所减轻。”
那么,应该如何让自己更好的“休息”呢?
也许你会说——午睡呗。
没错,《时机管理》一书的作者丹尼尔·平克将午睡形容为大脑的冰面修复机。
一个午间小憩,对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工作效率等的提升都有巨大帮助,尤其是脑力工作者,午睡还可以改善情绪,并提高逻辑推理和认知能力。
但是,午间小睡虽好,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例如最佳午睡时长是15~3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不仅不会解压,反而会觉得更困乏;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小憩。
那么,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修整并保持精力充沛呢?
在《掌控24小时》这本书中,国际认证教练、时间唤醒教练、“终身成长”理念践行者——尹慕言老师介绍了一个超级简单的方法——运用“12315法则”来帮助自己恢复精力。
“12315?这不是消费者申诉举报热线吗?”
哈哈哈没错,果然机智如你。
正如慕言老师所说,就像大脑和身体会向你发起“起诉”一样,“12315法则”正是在提醒你积极响应身体的信号,及时调整休息。
那么,“12315”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喝1杯水。
水确实是最好的药,给大脑及时补充水分可以让大脑活跃起来,有助于大脑的高效运转,还可以提升身体19%的力量和效能。
《大脑勇士》一书中也提到,我们的大脑里80%是水,缺少2%就会影响我们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指白开水,而不是其他饮料哈。
因此,在用脑过多时或者做决定前,记得多喝一杯水哦。
“2”:晒2分钟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也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大的自然光。
如果整天待在密不透风的写字楼里,缺少阳光照射会导致体内褪黑素分泌不足,进而影响睡眠。
所以,不妨每天花2分钟晒晒太阳吧,当沐浴在阳光中时,心情也会变得更好。
“3”:离椅子3步远。
有的上班一族每天坐着的时间平均超过9小时,甚至比睡眠时间还要长,更别说长时间加班的人了。
有调查数据显示:长期坐着的人死亡风险比一般人高出50%。
因此慕言老师建议,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个最低标准:站起来,从椅子上走开,至少走3步。
离开椅子后可以来回走动一下,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可以背靠墙站3分钟,还可以到窗前眺望一下。
“1”:做1分钟冥想。
冥想是帮助大脑放松的最好方式之一。
不妨试着从每天1分钟简单易行的冥想开始,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时间。
方法很简单: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落座,设个1分钟的闹铃,然后深呼吸,感受胸腔随呼吸的上下起伏,排除杂念,让意识始终只专注于自己的呼吸,直至铃响。
“5”:做5分钟运动。
运动是一项非常棒的解压和放松的方式。即使再忙,也能每天抽出5分钟的碎片化时间用来锻炼。
比如慕言老师分享到的每天早上刷牙时单腿站立、做几个深蹲,通勤时尽量爬楼梯、多步行,还可以午休时间去散步,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健身房等。
总之,这些小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劳逸结合,重塑大脑的新鲜感,让我们更能高效地利用下午时间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