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读书会《如何拥抱一只刺猬》第一课

      周四读书会,我们学习了《如何拥抱一只刺猬》第一章,老师从两个游戏中的给我们开了场,从青春期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很紧张,孩子跟父母发脾气的时候,父母的真实反应;再到孩子回家很开心的跟父母分享的过程,父母开心的接纳孩子的情绪过程;

    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家长的反应都会不一样,在我们面对青春期孩子大声吼我们的时候,有家长会生气的走了,有家长会做出打孩子的手势,也有家长会关心的问孩子是怎么回事了等等;

在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过程中,亲子关系不好的过程中,父母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找到共同的话题,找到孩子松动的墙。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中,“松动的墙”指的是回避型依恋者内心防御机制的薄弱点——他们习惯用“墙”隔绝情感以避免受伤,但这面墙并非无懈可击,存在可尝试靠近的缝隙

一、如何找到“松动的墙”?核心看3个信号

回避型不会主动暴露脆弱,需通过细节观察“墙”的松动痕迹:

1. 允许你进入“非核心领域”

比如今天孩子主动告诉你“今天在学校有点累”(而非只说“还好”)、让你帮忙递一件私人物品(如充电器)、带你路过他常去的小店(而非只在公共场合见面)——这些小事意味着他愿意让你接触“不设防的边角”。

2. 对“轻度情感互动”不抗拒

比如你分享一件生活琐事(“今天吃到一家好吃的面”),他回复“哪家?”(而非简单“哦”);你偶尔表达关心(“降温记得加衣”),他没有回避说“不用管我”,反而说“知道了”——这类回应说明他不排斥你的情感联结,甚至愿意接话。

3. 在“安全距离内”主动回应

比如你很久没联系他,他主动发一句“最近忙吗?”(而非完全断联);你提出一个“低压力请求”(如“帮我看看这个文件格式对不对”),他认真帮忙且不觉得麻烦——这代表他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开始尝试“主动靠近”。

简单说,找到“松动的墙”靠观察细节,实践的关键是“不急躁、不强迫”——像给植物浇水一样,温和、规律地给予关注,回避型才会逐渐愿意让“墙”的缝隙越来越大,最终允许你靠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