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
她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配。
她是兵马副指挥张麒的女儿。
她有三个哥哥两个妹妹,她自小在无限欢乐中长大。
她自小聪慧懂事,性格开朗活泼,长大后也是礼仪周到,待人温良,周围的人都很喜欢她。
1396年,张氏18岁了,已然到了婚配的时间。
这一年,她被选为燕王朱高炽的世子妃。
这一年,这对小夫妻都刚满18岁。
入宫后,张氏严于律己,谨言慎行,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都很满意。
1398年,张氏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朱瞻基,便是后来的明宣宗。
朱棣很喜欢这个孙儿,朱瞻基刚满月,朱棣就迫不及待地来看孙儿。
1404年,朱高炽被封为皇太子,张氏一跃成了皇太子妃。
成了太子妃后,张氏并没有因为身份的改变和上升而骄傲自大,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谦恭孝顺。
张氏心里清楚,公公并不是很喜欢太子。
朱棣是马上皇上,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像自己一样善骑射。
可偏偏朱高炽身体肥胖不善骑射。
虽然朱高炽生性仁厚稳重,言行举止皆有章程,但就是不善骑射这一项就让 老爹朱棣不喜。
朱棣萌生了废太子的想法,他觉得次子汉王朱高煦才干更甚,也更像自己,有心改立汉王为太子。
徐皇后和内阁大臣们都一直阻拦朱棣,劝说朱棣。
大臣解缙劝说朱棣:
“皇太子朱高炽仁孝,一定会使天下归心的。”
朱棣听后沉默不语。
解缙有自言自语到:
“好一个圣贤的孙子啊!”
朱棣听后,一想到自己喜爱的孙子,还有贤惠的太子妃张氏,便放下了废太子的想法。
张氏在生下朱瞻基后,又先后生了四子一女。
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当了二十年的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
张氏又从太子妃一跃成为大明朝的皇后。
此时张氏已经47岁了,朱高炽也是47岁。
朱高炽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信任内阁,重用能臣“三杨”,即杨溥、杨荣和杨士奇。
但是命运没有给这位好皇帝太多的时间来治理国家,继位短短十个月,年仅48岁的明仁宗朱高炽就病逝了。
1425年,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
张氏仅仅当了十个月的皇后,便又成了皇太后,这太后的位子一坐便是10年。
官越大责任越重。
当上了太后的张氏,并不轻松。
她要帮儿子坐稳皇位,她效仿朱元璋的马皇后,恪守马皇后定下的规制。
参政但是绝不乱政,有权却不弄权,她与儿子同心协力,重用贤臣,当时国家一片清明。
张氏对自己的家人也很严格,其弟张升为人淳厚谨慎,但张氏仍不许他参加商议国家大事。
宣宗宠爱孙贵妃,废皇后胡善祥改立孙贵妃为后,张氏可怜胡氏无过被废,便常常照顾胡氏。
1428年,张氏出游西苑,皇后、皇妃在一旁侍候,宣宗也亲自陪母亲登万岁山。
一年后,张氏前往长、献二陵拜谒,献诗颁德。
宣宗亲自配带弓箭,骑马在前引导,到达河桥时,又下马扶张氏。
京畿百姓都夹道拜见,陵旁的老幼们也都欢呼拜迎。
见到此景,张氏回过头来对宣宗说道:
"百姓拥戴君主,是因为君主能使他们安居乐业,皇帝应当将此牢记在心。"
在返途中,经过一农家,张氏召来农家老妇询问一些生活及农活方面的事,并且赐与钱币。
有的农家献上蔬菜酒浆等东西,张氏便取来递给宣宗。
"这是真正的农家口味啊!你是皇帝该知道百姓的生活艰幸。"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时年38岁,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
这一年,张氏又从皇太后升职成太皇太后。
朱祁镇只有九岁,幼主继位,朝纲肯定不稳。
朱瞻基弥留之际,便遗诏国家政务必须禀报张太后。
朝臣联合请奏张太后垂帘听政,但是,张太后坚定的拒绝了。
“我不能坏了祖宗的规矩。”
如此太后,谁不敬重?
考虑到皇帝年幼,张氏便下令将奏疏交由内阁,由“三杨”决议,然后施行。
张氏则全心全力的教导和培养朱祁镇。
第一,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虽死,但应当编修实录。
第二,太宗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这条禁令应当解除。
第三件事还未来得及上奏,张氏就已经崩逝。
这个平凡的女人终是走过了她的一生。
她母仪天下,她相夫教子,她管理后宫,她竭尽全力辅佐丈夫、儿子、孙子三代皇帝建功立业。
她的一生后世评价极高。
“女中尧舜”是对她最极致的评价,这也是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十个月的皇后,十年的皇太后,七年的太皇太后,张氏始终如一。
她并没有因为身份权力的更替,而祸乱朝纲,她一直尽心尽力为民为国。
这个平凡的女子,她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