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宁征园长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了《高质量设计集体教育活动是教师的基本素养》的讲座,向我们讲述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及教师在写教案时存在的问题。其中关于提问的这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
关于提问
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怎么能提出有效的问题,帮助幼儿很好的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1.围绕核心内容提出问题,避免琐碎和面面俱到。
我发现我在教学过程中无效提问和封闭性的问题过多,比如: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要呢?这个花好不好看呀?还有就是在小结的时候重复孩子回答的问题,这样不能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散漫,孩子就会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或者上厕所、喝水等等,当孩子们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就要反思自己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开放性的提问,让幼儿运用他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灵活反应。
我记得当时在《认识图形》那节教育活动的时候,我赋予了图形生命让它们说话了,突然我们班一个小朋友说了一句:“它们根本就不会说话。”我当时有点懵,在我们的世界里很清楚图形就是不会说话的,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而孩子们不理解拟人手法,一时不知如何解释,然后就直接忽略过去了。在《我的图画书论》一书里作者被自己的孩子问道:“世界上有小人国吗?”作者给予肯定的回答,让孩子在童话的世界里畅游,现在如果孩子们再问这个问题,我会说:“图形宝宝有点害羞,它刚刚偷偷跟我说的,你必须仔细的观察它,它才能告诉你哦。”虽然它们真的不会说话,但是要给孩子创造想象的空间。
3.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学会倾听,教师不急于表达。
宁园长在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我在上课的时候,是不是给予了幼儿充分思考的时间呢?有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幼儿的表达的呢?一般在提问问题之后,只叫那些举手的孩子,不能关注到那些没有举手的孩子,也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时间。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提出问题之后会留出几秒的时间让幼儿思考,会鼓励那些没有举手的幼儿起来回答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会认真的倾听并给予回复。
在写教案的时候我们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还要预设孩子们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现指南》中的各年龄段的目标熟练掌握还有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还要在实践中深度学习贯彻《标准》,全方位提升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