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少年先锋队的纪念日。为了庆祝少先队员的“节日”,作为一名少先队工作者,理应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队员们一起过好这个“节日”。正陷入沉思,微信那一端传来了信息:在10月13日这一天,镇团委牵头组织活动,而我校需展演一个队会的主题活动。当时心情有些复杂,一觉得挺光荣,二感到有些挑战。
在准备队会课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解决了许多问题,也收获了许多。
一、队礼规范
或许是因为受“学科”因素的影响,在设计队会课时,不知不觉就先入为主了,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在队会课的内容上,而对于队员们的一些不那么规范的队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没有下定决心用一整块的时间专门练习队礼,而是选择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不规范,就立即指出。队员们在当时经过调整,能做规范,但在下一次训练的时候,又突然不记得了。于是,又开始不断的口头提醒,队员听后调整,仿佛陷入了一个不见效果的循环中。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就发现,队员在学习队礼的过程中,零碎的口头提醒方式,对队员们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从“科研”的角度来看,当下就应能察觉到需要更换一种引导队员学习的方式。后来,经小张老师一点拨,选取了一个集中的时间专门练习规范的队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集中练习,队员们的队礼马上规范了,简直是立竿见影呢。这仿佛又印证了一句话:少先队的工作需要以主题活动为主。
二、环节完整
依稀记得在第一次模拟的过程中,我坐在台下观看时,一直关注的队会课的细节内容,而忽略了队会课的整体框架,也就是队会课的各个环节需完整。
三、形式多样
初次设计队会课时,考虑运用多媒体视频,能渲染气氛,于是走入了一个误区:将一个大的视频剪辑成四小段视频,并分四次播放。在第一次观摩演练后发现,仿佛整个队会课的活动都在“看视频”,只有这一种形式,观众就会感觉单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面将每个环节看视频后增加汇报、手语操表演的形式,这样在第二次观摩的时候,就发现效果不一样了。
四、参与面广
在设计队会课的队员展示环节时,一心想着让队员出来展示,但是没能很巧妙地和队会课的内容结合。于是,在后面调整为:四个小队,分小队展示并汇报。这样的形式既能体现参与的队员人数多,参与的形式也丰富多样,同时显得内容丰富。
后记:小张老师提醒,如果像这种规模的队会课能够经常开展的话,队员们定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