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一定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我以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受就是痛苦的。后来学习,成长,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不再天天盯着孩子的问题,不再天天盯着孩子的作业,不再非得纠正孩子的坐姿,不再非得让孩子握笔正确,不再非得要求孩子写字工整,书面整洁,不再非得每天读够30分钟书,不再非得……
孩子的作业虽没有以前的工整,孩子的握笔、坐姿也没有以前端正。但孩子比以前做作业快多了,也专心了,平时和小朋友玩的时间也有了,他快乐了。主动要书了,偶尔也主动读书了。
那天考试完,儿子不再是回避考试这件事。主动告诉我,卷子全做完了,而且没有空题。(以前他卷子根本读不完,阅读题几乎全部空下来。)我及时给予肯定,“你进步好大呀!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也不知道,反正现在就做的很快,而且都会做呢!”“都是你平时专心的结果!”
今天中午,成绩出来了,他语文91分。听到分数,我用惊讶赞叹的语气“你考的真多呀!进步这么大!”(我只是肯定他,没说我很高兴。因为我只想让他为自己高兴,不想让他为妈妈高兴而高兴。)“陈奕航(他同学)100分呢!俺鸣鸣哥(他姨家儿子,中午就在他姨家)第一呢!”“哦,你还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呀!竟然还想更好,你这么积极,就一定还能有更大的进步!我觉得你以后也会考满分儿,也会考第一名的。”我赶紧肯定它的正向,并帮他展望未来。
想起考试那天,闺女跟我说:“妈咪,我如果考100,有什么奖励呀?”我谨记正面管教的“不奖励不惩罚”,便随口说:“你获得的最大奖励就是你比谁都开心。”哦,那我不考100啦。”我相信她不会故意不考100的,而且在考场上,她也是轻松的。
今天中午,女儿成绩没出来,我已经想好跟她说什么。如果她不满意自己的成绩,我会告诉她“你的努力,你的辛苦,妈妈都看到了,也心疼你。你最大的收获就是追求的过程,你养成努力、吃苦、积极、上进的品质是最最宝贵的。未来的社会拼的不是成绩,而是人格。在人格上你已经赢了。”如果她考得理想,我将告诉他“你想不想慰劳一下前一段努力拼搏的自己?我可以赞助你经费哦。”
简·尼尔森说: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有七项感知和技能:
一、对个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二、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和感知力。——大家需要我。
三、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四、内省能力——能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五、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六、整体把握能力——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七、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简·尼尔森还说,长久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具有良好的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培养出责任感,孩子才能具备以上几项重要的感知和技能,从容面对人生的诸多挑战与议题。
在和善而坚定的教育之路上,我还有很远的距离,任重而道远,但我会认认真真,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