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第五次授课中,陶老师向我们讲解了“沉浸体验”的相关知识。在《幸福的真意》文章中说:“人有沉浸体验的时候就是美好人生的感觉。”由此可见,沉浸体验对我们获得幸福至关重要。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每一次考试,班里的几个差学生总是不及格,拖了班里的后腿。我常听到同事说:“如果去掉那几个差生,班级平均分达到80多。加上他们,平均分立马下降到60多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似乎与现代教育那样不适宜,世道反过来了,老师似乎比学生更在乎分数。看到那些差生的试卷,布满了红红的大叉,老师就气不打一处来。可是无论我们发再大的脾气,他们还是不会,那生气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很多学员问博学的陶老师怎样提高差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陶老师说:“那些落后的学生受到的打击太多的时候,你再想把他提升起来太难了。我们伤害学生很容易,要让学生重新回到积极的状态非常的难。所以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非常的谨慎、认真,自找沉浸体验,让学生喜欢学习。”同时,陶老师也向我们细致地讲解了如何加强沉浸体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教育目标要分层级。
细想自己的教育过程,我们老师普遍陷入了教育的误区。布置同样的作业,让所有的学生做同样的题,完成同等数量的题目。同样的一份试卷,有的学生45分钟就做完了,但是有些学生90分钟还做不完。这时候,我们老师火蹭的一下就上来了,训斥道:“你怎么那么笨?这么长的时间,你还做不完?你到什么时候能做完?真是慢死了!”那些差生只是无奈地低着头,默默不语。当一幕幕场景在我的大脑中上演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个个都优秀,学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的要求却是一样的。这就存在一个起点公平的问题。有的学生你再怎么训他,他也不可能提到像别人一样熟练的程度。这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的。
当我意识到自己在管理学生的问题中,犯了一个教师的通病——起点公平的问题,我就尝试着改变自己,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探索。对于语文学科来讲,字词,课文的默写和背诵是基础部分,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期中考试试卷的分析,尽管平时的课堂学习对这一部分多次强调,但是许多学生仍没有掌握,造成这一部分失分较严重。所以,我就降低对部分孩子的要求。首先,要落实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原来的做法,这种方法却是高效很多。原来,他们和优等生一样的任务,一节课一个任务,倒有种走马观花的感觉,这节课学字词,下节课学写作文,一个接着一个任务应接不暇,到头来只是一场空。而现在,他们的任务具体了,从原来的一节课背诵一篇课文降到尝试着背第一段,完成之后比较开心,很有成就感。再背第二段时,信心也增强了很多。当背诵的内容,学会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就有了沉浸体验。慢慢地,就会改变厌学的情绪,从而爱上学习。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改变了我,改变了那些被教育边缘化的孩子。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跟随积极心理学的指引,进行更多的探索,在教育的这片土地上开疆扩土,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