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我之前提过的例子。一位爸爸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有些疲惫想独自休息一会。然而5岁的儿子看到爸爸回来兴奋不已,扑到他身上,一直“招惹”他,想让爸爸陪自己玩。我们知道,当别人的行为以某种具体的方式阻碍了我们享受生活,或是我们满足自己需求的权利,令人无法接受时,我们便“拥有”了问题。这个问题属于我们的,因此需要自己去解决。
上例中的爸爸觉得疲惫、烦躁等,他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编码来表达。这位爸爸有两种编码方式可选:
一是:编码出的信息是“我累了,想自己一个人休息一会。”孩子接收到这些信息,并对其进行解码,解码出的信息是:“爸爸累了”。孩子则有可能收敛一下行为或者走开。
二是:编码发出的信息是:“你真烦人,离我远点。”无法准确地对自己累了的感受进行编码。孩子接收信息并解码:“我很坏很烦人,爸爸不喜欢我。”孩子有可能一脸受伤的表情,或者开始哭泣,或者继续“招惹”爸爸以证明自己是被喜欢、被爱的。
由此可见,发出信息的方式不同,达到的效果以及孩子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第一种方式,爸爸以“我”开头,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发出的是“我——信息”。第二种是以“你”开头,满满的指责和厌烦,发出的是“你——信息”。
任何时候,一个清楚且准确的编码都应当是“我——信息”。
如何准确地发出“我——信息”呢?一般有三个构成要素:
一,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
这里的行为,即一个人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如何描述呢?即如实表达这个人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
例如一位丈夫打电话给妻子说下班就回家,到了应该到家的时间,不见丈夫回来,电话又打不通。妻子焦急万分地等待,一个小时后丈夫推门而入。面对丈夫,妻子没有指责的行为描述是:“你下班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这就是如实陈述事实的描述。而对丈夫的行为贴标签或评判的描述是:“你怎么回事,也不打电话说一声,真是自私,不把我们放在心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种指责的表述会掩盖我们的初始情绪(担心),升级到次生情绪(愤怒),只会让事态升级,也让妻子无法思考,丈夫出现这种行为时,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我们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客观地描述完行为后,就可以真实的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在表达感受方面,“我——信息”和“你——信息”也有着本质区别。前者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才能做到如实反馈表达,而用“你——信息”的方式一般说出的是一个命令,一个威胁,一个拒绝信息,而不确认行为带来的感受。当我们用“我——信息”表达情绪感受时,也是深入自己内心探索真实情感的过程。如“我很生气、难过、担心”、“我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不受重视、不够重要、不被爱”等等。
三,对方的行为时如何影响我们的。
告诉对方Ta的行为对我们产生的具体而确切的影响。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这样的思考过程可以检验对方的行为是否真的对我们产生了具体的影响,以避免我们完全的主观臆断。二是对方明白了对我们产生的具体的影响,Ta才会有改变自己行为的理由。因为没人喜欢无缘无故地去改变自己什么。
就拿上述丈夫晚归的例子来说,面对推门而入的丈夫,“我——信息”的表达方式是:“你说好下班就回家的,可你并没有按时回来,而且电话也打不通,也没有接到你的电话,不知道你是否遇到什么事,我们很担心,以至于这么晚了,我们都还没吃晚饭。”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晚回来,还不打电话说一声,我早已气的火冒三丈了。”因此,有效运用“我——信息”的前提是正确识别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需求。我们希望对方在晚回来的时候提前告知,满足了我们的什么需求(比如安全感、被重视的价值感)?当这样的需求未被满足时,我们有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对应的是担心、沮丧)?我有没有把我的情绪感受升级(会升级为愤怒),以致我没有真正认知和表达,对方更无法认识到?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冷静地思考:“此时此刻,我需要对方给我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这都需要我们养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思考的习惯。
我们可以看出,“我——信息”可以更准确的表达自我,更有效地揭示问题的实质。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我——信息”不太容易激起对方的反抗和叛逆。
当我们坦诚地向对方说明他的行为带给我们的情绪感受和具体而确切的影响,比暗示对方的行为是不对的,更加不具备指责、恐吓的意味。
例如,一位家长在孩子踢了她的腿后发出两条信息
——“哎呦,疼死我了,我不喜欢被你踢。”
——“你这样真是个坏孩子,以后再也不许你那样踢任何人。”
第一条信息,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是妈妈对踢人行为的情绪感受,而第二条信息是对孩子的评判、控制和威胁,想想孩子对这两条信息的反应差别。
二,“我——信息”让对方担负起改变自己行为的责任。
运用“我——信息”的过程就是审视内在自我需求的过程,准确地表达也是在进一步确认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感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把满足自我需求的任务强加到别人身上,唯一能满足自己的,只有自己,不假外求。满足自我需求的前提是明确自己的需求。所以运用“我——信息”除了能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感受,有意识的自我满足和调节外,更把对方是否改变其行为的责任留给对方,尊重对方有自由选择自己行为的权利。
三,这种表达方式,也能够影响对方,促使对方在产生某种感受时,也能对我们发出同样真实坦诚的信息。
在一段关系中,一个人发出“我——信息”也会促使另一个人发出“我——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在逐渐恶化的关系中,冲突常常演变成互相谩骂和指责。
同时,在亲子关系中,我的孩子了解我的真实自我,这也鼓励他向我展现他的真实自我。
现在,你知道如何有效发出“我—信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