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大哥结婚后就单独住了一间房间;剩下一间房间是继父和母亲在住;一间堂屋,白天用来吃饭,晚上就靠墙角用木板支一张小床,是两个弟弟在住;一间厨房,厨房靠墙角放了一张床,是她和姐姐住。大哥和大嫂强烈要求再分一间房给他们,大嫂还说不分就不和大哥过了,继父没办法,只好同意在他们房间旁在建一间屋子。
继父买建房的材料就花光了所有积蓄,剩下的活都是继父、母亲和大哥自己做,经过他们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又建了一间新房出来,孩子们高兴坏了。可是大哥和大嫂把新建的屋子改成了厨房,还把院子中间做了一道栅栏,把他们的两间房单独隔开,几个孩子都不能到大哥家里去串门,更别说大哥家里煮好吃的去蹭点吃的,只能隔着栅栏闻闻气味,这回他们和大哥真的彻底分家了。
现在家里就靠母亲和继父两个人养活四个孩子,他们吃不饱饭,几个月都吃不了一次肉。她继父是村里的干部,有时候有人有事情找她继父帮忙,会送一些米或者肉;她继父不愿意帮忙,会拒绝;但母亲会趁继父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收下这些,然后煮给孩子们吃,让他们解解馋。父亲知道后又对母亲一通责备,母亲为了孩子们,默默忍受着。
1982年,迎来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到每家每户,种得好收得多就可以吃饱饭。她的继父作为干部,率先带头,和母亲带领他们三个孩子把地里的草锄得干干净净,地在屋后的坡上,干旱的时候继父和母亲挑水去浇,两姐妹和阿松弟弟也轮流抬水去浇,他们家的农作物是村里长得最好的,大丰收后,上交完公粮,几个孩子也能勉勉强强填饱肚子了。
大嫂怀孕了,土地又包产到户,大哥和大嫂的地是他们自己在种,大嫂怀孕之后就什么也不干,大哥不仅要种地,还要每天给大嫂做饭,大哥的地挨着他们一起的,母亲和继父把自己地里的活做完,时间如果还早,也会帮大哥浇地和锄草。
大哥家里养了两只母鸡生蛋了,大嫂因为怀孕需要营养,每天生的蛋,大哥都煮给大嫂吃,阿勇弟弟趁他们不在家的时候,把鸡刚生的蛋偷来吃了,大嫂回来正好撞上,就和大哥在家里闹,母亲只好把家里攒了好久的六颗鸡蛋一起给他们拿去,大嫂这才不闹了。几个孩子看着白花花的鸡蛋就这样拿走了,馋得直咽口水,因为他们一个月都吃不上一次鸡蛋,母亲都是把鸡蛋攒着拿去街上卖了换钱,买一些必需品,偶尔做一次蛋花汤,都是一家人吃一颗鸡蛋。
三个月后,大嫂生了一个女儿,母亲把家里唯一的老母鸡杀了,炖了汤给大嫂,他们也沾光喝了一点汤吃了一点肉。母亲又重新买了小鸡仔喂养,他们又要等好几个月才能吃上蛋花汤了。
一晃大姐也20了,村里的婶婶们已经开始张罗给大姐介绍对象了;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又穷又落后的小村庄,女孩子的命运都是长大嫁人,没有读书、没有文化,一辈子都走不出小村庄。
她和大姐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