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是谁?在某一刻之前我不认识他。站在书店的书架前随意浏览,在几十本书中,一眼看到了一本书的名字《如果与你 从未相关》。
莫名的心一动,抽出这本书,轻轻翻开,看到了一些普通不出奇的照片,看到了一行一行有些清新的小诗。遂决定,走进这本书,走进这本书呈现出来的世界,于是,知道了周航是谁。
自序中周航说,他享受边走边记录的时光。他用四年的时间,在27岁的时候,基本上走完了一遍国土。他说,在不危及自身和家庭,不危及社会和他人的前提下,你所热爱的这些事,能令你始终处在一种饱满、精彩而欢愉的状态之中,这就够了。
他的这段话,深深触动我最近一段时间有些纷乱的心。
在一首诗中,他写道,若都看似完美无瑕,那还分什么你我他,这句话也深得我心。
周航是诗人,是散文作家,也是摄影师,他书里的照片是随意和精致的,随意到每张照片,我似乎都能在实际生活中看到。
一朵大自然中不经粉饰的花,一片落在地上的黄色枯叶,一个白色水杯压住书的一边,一排排空空荡荡无人坐的绿色皮椅,这些照片本就是就是日常的生活。
但每张照片又是精致的,精致的是拍下这些照片的细腻人心,能留意到这些简单美好的人,生活就是精致的。
精致的生活,或许并不需要奢靡的物质,只要认认真真体会属于自己的生活,就够了。
喜欢第十九首诗《微光》。
别让固有的聚散左右悲欢,
别拿一时的悲欢谈及爱恨,
别为交缠的爱恨过于忧闷。
也别再急切消除当下的迷茫,
花一点时间,
用来加深对当下的信仰。
拿出坦开心扉的热诚,
说着路边的微光,
去和人海相逢。
微光因为微小而不会太亮,但也是仅属于自己的光芒,也会照亮某一个有缘人的诗和远方。就像这个当下,周航的诗句就是我生命中遇到的一点微光。
很愿意把自己也变成一点微光,去尝试照亮他人的前方;做一丝坦诚而淡然的微光,不因为自己的微弱而感觉卑微,不放弃自己生命中可能也会实现的诗和远方。
这本书的文字清新而真诚,定格了作者走过的每个城市,每个当下最真实的感受和心情。
这本书让我喜欢的还是书里的摄影作品,以往印象中的摄影作品大多数是抽象的,唯美的,人间仙境一般。
但这本书里所有的摄影照片都是平实的,接地气的。我看到插在普通水瓶中的、没有特殊摆放姿势的、开得茂盛的鲜花。那些花朵开得生机勃勃,就像我在街角花店看到的一模一样。
我看到北京胡同口的街景,那贴着红对联的红色门板,那阳光下的晾衣架,那阳光让我感觉到,我似乎又站在了那些街口。
作者的散文随意而真诚,记录的就是自己的心情和思考,这些心情和思考非常真实。
这个冬日下午,因为邂逅的这本书,让我心起涟漪。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清朝历史相关的书,之所以选择看这部分书,是因为我一直对中国历史的朝代都搞不清楚。每每提及这部分内容,大脑就是一片空白,这就是当年上学时候不好好学习的结果。
曾经跟家人多次去逛当地一家三农博物馆,这家博物馆的屋外走廊,有很多各个朝代皇帝和名臣的石像石碑、碑文介绍。每次去看这些内容,都无法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都是零散的。
每次去看,都感觉不能很好理解那些历史的尘埃而心生遗憾。于是,这段时间每天来书店,就只看清朝皇帝历史书籍,想着从离自己最近的这个朝代开始看起。
看着看着,就被那些尘封的历史人物所吸引,被那些朝代中发生的事件所吸引,看得久了,居然没有了自己。看得时候觉得历史长河,每个人的命运都是那么不可预知,即便曾经尊贵殊荣,最终也只是一抔黄土而已。
看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去想,自己这样的普通平凡人,看这些书籍有没有意义?
而这个答案,在今天周航的书中,在周航的人生经历中,我得到了。
周航享受那种边走边记录的时光,他热爱他选择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始终处在一种饱满、精彩而又欢愉的状态之中,这就够了。
这种生活状态,在我看书的时候,边看书边记录的时候,边记录边分享的时候获得了,这就够了,至于其它,想那么多干嘛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以及自己当下的生活环境,这些我们不能去跟更多人做横向对比,这样的对比本身也没有意义。
只要自己喜欢并且感觉到充实就足够了。
感谢这个新开的城市书房,感谢这个冬日的下午,也感谢在书架上邂逅周航这本书带来的温暖文字。
写作,分享,传播,影响,坚持,都是需要体会并践行的人生,去体会就好了,想那么多干嘛呢?
至于诗和远方,即便没有机会走的更远,在诸多的书籍中,一样可以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