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随便翻了翻《史记》。从来没有把《史记》看完过,高中时候看过一些,都是先从头看起,然后觉得没意思了,就挑了几篇看。像什么《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四公子列传之类,自然是常翻常看,而有些则从来跳过——比如天官书。
今天早上就翻到了《天官书》,用我一知半解的知识从“中宫天极星”一直看到“北宫玄武”,把天上星宿的位置看了个七七八八。接下来是岁星,真的看不懂了,于是直接跳到最后太史公举例子证明星象与地上大事密切相关。
我一边看,一边还要讲给妈妈听,妈妈说她从来不看这几篇某某书的,难道不是人物传记更有意思吗?我却讲得兴致勃勃,难道不觉得这些星宿的位置和他们代表的意思很让人有探索欲吗?
古人根据星宿的位置和形状赋予他们既定的含义,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殿宇车马,乃至楼市街梁、豕犬仓厕,地上世界有的,天上世界都一一对应存在。然后再以五行命名了行星,将他们的轨迹和位置、日月晕蚀之事等等与地上的事件相联系——比如金入西宫咸池五潢则兵。
难怪钦天监总与占卜有联系。岁星之后的部分讲了更多预测占卜的星象,而前面只介绍位置,讲到最多的还是兵祸。除了天灾,人们最怕的就是战争了。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四攘外夷,死人如乱麻,因以张楚并起,三十年之间兵相骀藉,不可胜数。自蚩尤以来,未尝若斯也。”
看看这个例子,多有力的证明。彗星现,兵祸出,一句“自蚩尤以来,未尝若斯也”,可以说是极为惨烈的评价了。蚩尤黄帝的战争是什么,是上古时代决定炎黄子孙命运的整个华夏大地的大型战争,多少斗智斗勇,多少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以至于后来汉朝建立之后,天象仍旧与大事件息息相关。于是太史公说:“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屈小变,不可胜道。由是观之,未有不先形见而应随之者也。”
之后我又随便翻了《孝景本纪》,发现太史公写得就是一个流水账,几年,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何星象,有何灾害。足以看出天象在史家的重要意义。这大概就是天人合一吧。
我觉得我如果有幸穿越到古代变成一个读书人,说不定就会在科举之后想办法到钦天监去看看,跟着学一学星象、占卜之类的知识,想来一定是非常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