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皮囊》厚朴
读者朋友们,你们的青春是怎么过的,是否留下什么遗憾,是否为此后悔过,是否过得酣畅淋漓。说出你的遗憾,你的后悔,分享一下你肆意的青春。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郎费罗
我们最常会回忆的就是我们的青春,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都不舍得。因为那是一个你可以肆无忌惮创造的年纪;是可以允许犯错的年纪;是可以追梦的年纪。
1.
进入大学厚朴介绍着自己名字的由来,父亲是厚朴人生的奠基者,给他人生的规划。父亲用他有限的认知青春,来告诉厚朴他应该怎么过青春。厚朴在内心里规划的自己的青春。尽管这些认知合时宜,受到同学的嘲笑,但是厚朴很潇洒,只在乎他要的生活,他的梦想。
我想厚朴这个时候内心是丰满的,内心的满满的梦想,因为内心真的丰满所以才潇洒。这是装不来的。
他用力的在生活,用力的证明自己的存在。他参加吉他社、街舞社、跆拳道社、诗歌社。这些都是要完成他想要的青春的样子。让自己更潇洒更肆意。
我们也是这样,急于要证明自己来过这个阶段,就像厚朴说:“我要谈一次恋爱,最好马上破处;我要组建一个乐队,最好在录张专辑;我要发表诗歌,最好出本诗集;我要我的世界分分秒秒都精彩,最好现在就开始精彩。”
厚朴的这些话,和我们当时是一样的吧,让人热血沸腾,我们都是这样的想的。我们青春就应该这样过。我们只想着梦想,没有现实。不,也许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
而作者与之相反,他要规划自己去那里兼职,每一年该做什么,以后的路怎么走。他要尽量多的才攒钱,来支持自己的学业,他算计着每一步。
看到这些我想作者的青春没有了,他算计着现实的每一步,不给自己一点肆意的时间。他和厚朴走的是两个极端。就像他自己说的,“警惕的处理这现实和想象之间”。其实可能是我武断的说法,难道作者这样的青春就不是青春吗。只是没有过的理想化而已。他同样也有梦想。只是压制了。
2.
追求的终实现。就像厚朴建立了乐队,唱自己写的歌。作者如愿的进入报社兼职。
这些梦想也都和现实挂钩。为了要建立乐队,买乐器,厚朴要去砸石头。这可能在他的理想世界是没有的所以他大喊“去他x的世界,难得住我吗?文明人才怕的东西必要的时候我可以不要文明,我比你低线低。”
看到这样的厚朴,我们都能被他激励吧。平衡了梦想和现实。不是一味的活在梦想里。因为梦想要靠现实来支撑。为了梦想奋斗是多么快意的事。
3.
关于恋爱,是我们在青春期都想要的体验。这时候的恋爱是纯粹的,只有简单的喜欢和不喜欢。
我想厚朴的恋爱没那么纯粹,他更多是想要完成他要完成的事。这和梦想不一样,梦想可以去不顾一切的去追。而恋爱是个例外,它需要更加纯粹。因为这是两个人的事。不能多也不能少。厚朴显然把他当成任务了,不断的换女朋友,不断的挑战,他把他当成青春的挑战。甚至和男同学接吻。
我想厚朴是把自己的幻想当成梦想了。无限放大了自己的欲望。他被自己的欲望拖住了。不再是那个精神轻盈的厚朴了。青春不再是美好的。一旦把幻想当成梦想,就危险了,把幻想的世界搬到这个世界来,这个世界对他会有短暂的包容,但是绝不会兼容。
厚朴不断的挑战着青春,他认为不守规则就是青春,但是他还是在规则里游荡。真正的挑战规则,就是自己创造规则。而不是在规则的圈里挣扎。
4.
我们可以活得肆意,但是不要脱离这个现实的社会。我们的梦想都是建立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基础之上的。我们不能只活在想象里,那是在耗费自己的生命。要平衡好现实和梦想。
厚朴就是一位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他不能找到和现实社会的相处方式。一直活在理想国里,可悲也可叹。如果他的父亲能在作者给他说明情况的时候,他能理解想象和现实要一个平衡的时候,也许能挽救厚朴的生命。因为厚朴是从他的理想里建立自己的理想的。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的时,它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作者说“或许能真实的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的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是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为那些在青春中侥幸的活过来的你而庆祝。为正还在青春里激荡你祝贺。愿我们都能平衡好梦想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