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话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诶嘿,争当光速打脸第一人。昨儿说不聊育儿的话题,今天我就来聊了~虽然我没养过孩子,但我当过呀,还是很乖很听话的那种。


那当乖孩子有什么问题呢?


没有自己的人格!

具体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一,总是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二,觉得自己人生空虚;


三,会不自觉地做一些事,只为获得别人的肯定。


听话的孩子,一般观察力都比较敏锐,他会顺应父母的期待,父母也很喜欢这种人格,因此形成这样的“正反馈”。


那做的事情是否是你心里想做的呢?未必。例如你学习很好,分数也高,是因为你喜欢学习吗?不见得,更可能是因为这样能顺应父母的期待,让父母高兴。


这样下去,时间一长,你还知道你喜欢什么吗?你只知道做什么能让别人高兴,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人格,有的只是“顺从”这种虚假的人格。


有个说法,青春期的孩子会变得很叛逆。很多家长很是头疼,甚至因此对孩子拳脚相加,为了让孩子“听话”。


其实这种听话更像是“驯化”。你想想看,像不像人类驯化其他动物的样子?


一旦这个孩子因为惧怕暴力,而变得听话了,就是被“驯化”了。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如同马戏团的猴子。


这种青春期的“叛逆”其实对人格发展来说是有好处的,这是形成自己人格的一种自我保护。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都日益增强。


作为家长可以包容一些,慢慢的去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让孩子听话。


武志红在书里提到过,现在有一些很反人类的育儿理念。比如,孩子哭闹怎么办?太不听话了,就放在那让他哭,也不喂,也不抱,也不看看是不是拉尿。过段时间,小孩自然就不哭了。


嗯,小孩是不哭了,要么饿晕了,要么绝望了。你别不信,这套冷处理的提出者是美国的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前几年有不少育儿社群,就用这套理论去割韭菜。



当时这件事情闹的沸沸扬扬,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这件事情我印象很深,当时也是令我不胜唏嘘!


从另一个角度说,家长为什么总想让孩子听话,因为……省事啊!


现在法定结婚年龄男生22周岁,女生20周岁。也就是大学即将毕业的年纪,这么年轻,自己都尚未活明白呢,何况再养育一个孩子呢。


孩子生出来又哭又闹,带起来很麻烦,也不是每一位父母都那么有耐心,温和的就教导孩子要听话,暴力的直接打到听话为止。


一旦孩子听话了,带起来就省事多了,一点都不操心。为啥追求省事?因为大脑还是喜欢简单的事情。


当然,以上说的只是一部分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我希望的是,大家在生活中不要觉得每件事都理所应当,不妨多用批判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你的生活,父母说的就是对的吗?学校教的就是对的吗?主流媒体宣扬的一定是这样吗?


其实,最重要的是,你想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如果,你也曾很听话,并对现在的生活有一些影响,那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以上。


本文共1023字,用时约90分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