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日更,为什么要日更?孩子,你别淘气了,放下手中的键盘吧,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不能拿文章的质量来说话,那么一切都是徒劳。你只是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机械式在你的私人账号平台里堆砌一些文字,说了一大堆唠叨,没有中心、没有重点,仿佛只是为了满足自嗨,没有顾及有可能读到你文章的人,顿挫了自己,伤害了别人,浪费了时间。
这真的离不开四个字,“内容为王”,没有内容,找不到一个吸引眼球的点,读者犹如喝了一碗不咸不淡的汤,只是解渴而已,跟喝水没有什么分别。
好的文章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随着笔者渐入佳境,引人入胜,不知不觉沉醉其中,特别自然,没有一点刻意。
日更不是重点,不能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憋着劲发出一篇文章,不但自己觉得累,写不出来,这真的是一种折磨。对自己、或对于别人,多多少少都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有个简书平台里的好朋友,一直建议我多写一些,1000字的文章总是令她意犹未尽,刚要找到共鸣就匆匆结尾。后来,我自己也渐渐发现这个问题,事实上我都知道,每次更文到了1000字左右就卡壳了,不得不快速收尾。
那么,如何让一篇1500字的文章读起来赏心悦目,欲罢不能呢?还特地@作者,会不会有连载。我的主题是什么?我自己首先要明确,日更一篇的意义所在。
日更一篇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众说纷纭,各家说法不一。我个人觉得:日更的好处在于,对自己有一个连贯性的输出及不间断地思考,再有就是对从事一件事保持专注,坚持。尽管坚持有一段时间了,文字功底改变不大,但是呢,能坚持就是好事。文章没有写好的时候,自制力训练出来了,长期保持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这也是一种收获。当写作成为你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耽搁的时候,做起来便游刃有余了。
我要重点说一下写作时文章的主题,清晰了主题,在动笔泼墨的时候才不会跑偏,让读文的人有一种丈二的和尚般感觉,摸不到头绪。有了写作重点,接下来就是文章的叙事框架,逻列出来1、2、3、4、5,逐步逐层分解细化,一中有二,二中有一,百变不离其宗。层层包围,循序渐进。
越是优质的东西,绝不以量取胜。举个例子:大家注意看文章开头的图片,来自现实拍摄。猛一看,橘子挺多,大小均匀,配上绿叶,真是完美。但是你没有想过,这个橘子真的好吃吗?错,它是观赏橘,那天我偷偷试了一个,真的不怎么甜。其实很简单,那么小的一盆土,一颗小树,长了差不多有500多个橘子,我没有细细数过,只多不少。没有来自土地的肥料,自然的光照,时间的滋润,果实一定不好吃。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越是这样越不能着急。急于求成,忘记了初心,反而令人失望。长期沉淀积累下来的东西才是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物极必反,没有一个事物会一直处于美好,发展到一个瓶颈时期自然就向平缓的方向发展,稍有不慎就会走向低估,甚是毁灭。
太多的时候我们想要的太多,能付出的太多,也不愿意过多付出。不是没有努力,只是努力还达不到可以让你成功的状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确实如此。
我把写文章比喻和爱人的关系,如果你和你的爱人关系一直很好,那是因为你一直不间断的付出,万般呵护。即使现在关系不那么好了,那也说明你从前对她很好,后来慢慢变得不好了,还是有了小三了,或者不爱了。爱需要一种持续的付出,心甘情愿的付出。
阅读、写作,都是漫长的一件事,当成一辈子来做。首先,你得爱她啊,爱你的那些文字们,你看着他在你的屏幕上,通过你的十个手指噼里啪啦一顿敲,一篇文章就出来了。说起来还是挺欣慰的,毕竟写作的人那么多,一抓一大把,你想从千万人脱颖而出,你需要付出什么?你需要经历什么?这些你可能没有想过。那些小有名气的作者成名之前,都干了什么,吃了多少苦,你不知道。看见别的作家版权税拿了那么多。公众号的打赏让你看了流口水,我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人打赏呢?眼前就连一篇文章突破200的阅读量都是奢侈呢,这其中需要深度思考。
闲暇时间也零散读了一些公众大号,写的也就那样,并没有觉得比自己的文章好多少。这样想你就错了,他们在没有出版纸质书之前,阅读了多少的古今名著、国内外文学经典作品,当代文学大师巨作。比阅读,你差的太多,比写作,你差的更多,自己连10万字都没有突破,还好意思抱怨,我天天日更,写作功底为什么没有突飞猛进,为什么没人点赞打赏!一句话,量不够。一开始没有质,只能从量入手,不间断叠加式书写,但也不能盲目去写。没有思考,没有心得,每一篇应该比上一篇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保持一颗动笔之前的初心,坚持笔耕不缀。愿笔下文字生花,下笔之处处处生机盎然。祖国美好河山,2017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