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夫妻一方不能生育的情况,这些年身边有过真实案例,恰好对待方式是三种不同的结果,这背后能品味出什么来呢?
三组家庭的对待方式:
1)男人偷偷找小三生孩子,但是没有离婚,妻子被迫忍耐接受;
2)男人提出离婚,另组建家庭后来有了两个孩子;
3)两人继续恩爱生活,考虑家产将来赠与侄子,也当侄子是自己的孩子(男人自己讲)
从哲学角度:相处的人之所以不 “完美”,是因为一方将需求安置得太过分散。
一方面我们通常理解的的:不可能所有完美集对方于一身(能找到的几率太小);而另一方面,假设需要颜值高的找一个相处、需要温柔的找另一人来安慰自己,将不同需求分散安置在不同的人身上,便成为了主观上造成的没有“完美”的对方可以满足一个人完整的需求。也可能成为了种种婚外情的理由,“你太不温柔,满足不了我的需求”等等。
而区别在于,后者是主观造成的,因为没有在对的、合适的人身上去寻找或培养,完整需求的满足永远不可能产生交集,而这个交集越多,越美好幸福感越强。
也体现了人性中的自我矛盾、麻木感以及缺乏责任心。
曾有人认为组2)的男人不道德没良心,但是从某个角度讲他是在追求幸福,恰恰他是在安置完整需求在对方身上,而不是去分散需求同时麻木自己。组2)的,妻子理解地同意了离婚,后来也重新组建了家庭。这种情况下,妻子有机会找到情感重于生孩子的,反而是是得失的圆满。假设,男人偷偷找别人生孩子不离婚,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组1),有其他途径不去努力(例如代孕,特殊情况是可以接受的),不得不怀疑,这类人既然可分散生育的需求,那么也可能分散对温柔或其他的需求,总之可以成为其“正当理由”,恰恰体现出任性的自私、麻木、缺乏责任心,同时给对方造成了难以接受的矛盾心理和折磨。